盛麗娟
摘要:目的 研究晚期腫瘤患者實施臨終關懷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80例晚期腫瘤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4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的40例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搶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6例實施搶救操作,搶救成功率為100.0%,未見死亡病例,死亡率為0;對照組患者中有18例實施搶救操作,搶救成功率為66.67%,6例死亡,死亡率為25.0%;兩組患者實施搶救率及死亡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晚期腫瘤患者接受臨床關懷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生活質量,同時降低患者搶救次數及死亡幾率,值得在晚期腫瘤患者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晚期腫瘤;臨終關懷;護理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惡性腫瘤的發生幾率也在逐年升高,現今惡性腫瘤致人死亡已經成為一項主要死亡原因。臨終關懷屬于一種特殊的護理措施,是為了能夠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需求上得到最大的滿足,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1]。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80例晚期腫瘤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80例晚期腫瘤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40例患者中,22例為男性,18例為女性;年齡在55~77歲,平均為(64.8±3.6)歲;疾病類型:4例為胰腺癌,6例為肝癌,10例為胃癌,8例為食管癌,6例為結腸癌,4例為肺癌,2例為直腸癌;觀察組的40例患者中,26例為男性,14例為女性;年齡在53~80歲,平均為(65.3±3.4)歲;疾病類型:12例為胃癌,8例為肺癌,6例為食管癌,6例為直腸癌,4例為鼻咽癌,4例為結腸癌。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具體為:①制定有效的對癥治療方法:對于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臨床癥狀的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方法,具體包括失眠治療、壓瘡治療、改善胃腸道癥狀、營養支持、改善患者呼吸困難以及積極控制疼痛等干預措施[2]。②社會以及心理支持:晚期癌癥患者不僅需要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同時還需要面對隨時來臨的死亡,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幫助患者度過否認期、憤怒期以及接受期等不同時期,根據患者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及社會支持。③對家屬的支持:因患者家屬需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晚期腫瘤患者的親人以及家屬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所攜帶的悲觀及絕望情緒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護理人員應同情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悲痛心理,幫助其適當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訴,對患者提出的合理意見和要求給予滿足,勸解和安慰患者,叮囑患者良好控制自己的悲痛情緒,以免增加自身的心理痛苦[3]。患者去世之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生前遺愿或者家屬的意見處理尸體,這樣不但是對死者的尊重,同時也能緩解家屬的悲痛心理。④尊重患者權利:尊重患者的選擇和人格,讓患者能夠安然的離開世界,在患者離世前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緩解其對死亡的恐懼和絕望,使其以正確的死亡觀離開世界。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包括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等,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得分越高。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搶救成功率。
1.4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 15.0系統軟件,用χ2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6例實施搶救操作,搶救成功率為100%,未見死亡病例,死亡率為0;對照組患者中有18例實施搶救操作,搶救成功率為66.67%,6例死亡,死亡率為25%;兩組患者實施搶救率及死亡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晚期腫瘤患者接受臨終關懷護理措施不但能夠讓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緩解,而且能夠讓患者感到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不帶遺憾和痛苦的離開世界[4]。作為一種新型的醫療護理服務模式,臨終關懷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時間不長,開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通過對這一服務模式的實施,能夠為更多的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因而應注意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通過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措施,達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幫助晚期腫瘤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以及軀體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5]。為了更好的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應加強臨床關懷的基礎設施建設。單純依賴臨終關懷醫院或者中心對臨終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措施無法滿足患者巨大的要求,應發展和建立家庭式臨終護理能夠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社會及家庭的關心和支持,進而將其在心理及生理上得到滿足[6]。為了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遺憾,應鼓勵家屬及社會給予關心。讓患者安然的離開世界,對患者實施死亡教育,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即便樹立正確的死亡觀,也可以緩解患者家屬的消極情緒,以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6例實施搶救操作,未見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中有18例實施搶救操作,6例死亡;兩組患者實施搶救率及死亡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要注意,在實施臨終關懷時,要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對認真面對患者家屬,不可持有敷衍和搪塞的心理,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生死教育,臨終關懷是一種多元化、綜合性的護理措施,不可將其作為一種醫學手段,護理人員應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緩解患者的心理痛苦。
綜上所述,晚期腫瘤患者接受臨床關懷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生活質量,同時降低患者搶救次數及死亡幾率,值得在晚期腫瘤患者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蓉,黃賽菊,于娜英.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效果[J].現代臨床護理,2010,24(12):542-543.
[2]梁翠玲.晚期癌癥患者36例的臨終關懷與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2(05):145-146.
[3]鄒艷,許麗貞,汪利銳,等.優質護理模式在晚期腫瘤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30(20):967-968.
[4]彭娜,何娟,于瑞英.晚期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J].重慶醫學,2011,28(32):275-273.
[5]王穎麗,金其林,陳風華,等.晚期腫瘤患者"寧養"服務的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0,18(28):428-429.
[6]王穎麗,金其林,陳風華,等.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服務的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34(28):672-67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