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設計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對照藝術學科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設計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書籍裝幀課程更加注重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設計創意的培養、基礎知識的培養。通過開展教學實訓與教學團隊協作,構建設計創意平臺,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拓展教學視野與學生的交流。
【關鍵詞】教學內涵 實訓 延展
【基金項目】甘肅政法學院教學改革項目GZJG2015-B1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60-02
一、書籍裝幀課程的教學培養重點:
在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實踐,通過有針對性的實驗實踐,把握課程培養重點,培養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同時鼓勵學生能夠更多的關注概念書籍的設計,解決在新媒體發展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實現讀者多元化的感官享受。以項目引入課堂的形式進行交流和探討,講解具有前瞻性的設計理念,持續推動書籍設計的教學發展。在實踐設計中,還應當不斷地強調設計風格與內容的一致性原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新的設計觀念,并且學以致用,把自己的作品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
書籍裝幀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方向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全面掌握書籍裝幀設計的技能與內涵,并且能夠合理的運用這些設計理念,提高自身的創意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設計的鑒賞能力和基本的理論研究能力,并對書籍裝幀的工藝生產制作流程有初步的了解。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其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人才培養質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書籍裝幀教學實訓解決的問題:
經過書籍設計的研究與實踐,可以形成具有獨創性的教學模式, 將課程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模塊來組織教學, 每個模塊的內容又由若干個設計任務組成,在完成設計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在模塊教學中不斷創新實踐,使課程內容貼近最新設計理念。在系統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書籍裝幀的起源與發展、書籍設計的基本方法、書籍的形態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的材料應用、書籍裝幀設計印刷工藝、概念書設計等。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把握書籍裝幀設計的時尚性和未來發展方向。
書籍裝幀設計教學需要不斷解決一些問題,這在實際操作環節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字體、字號,設計版式,決定裝訂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排版與輸出在書籍設計中也很重要,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點:首先要注意正文字體的類別、大小、字距和行距的關系。不同的字體、字號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要求。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適當留有空白,使讀者閱讀時感到舒適美觀。其次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紙張的顏色要符合閱讀功能的需要。還有正文中插圖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關系要恰當。彩色插圖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內容的需要和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在設計教學中還應具備3個基本條件:準確而全面地反映書籍的內容、特色和著譯者的意圖。符合讀者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需要,還要關注一些人的審美欣賞習慣,并體現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征,符合當代的設計理念和消費水平。
三、書籍裝幀教學的美學內涵:
在設計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能夠體現設計的簡潔典雅之外,還要把裝幀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在每年的圖書博覽會上,我們不難發現許多針對不同消費者閱讀的圖書,這種交流和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學科的發展動向,不同的實體書籍,不同的美學感受,體現出書籍設計的內涵與魅力。在設計中,讓讀者一看封面就能體會到書籍設計的內容是什么風格。要求學生嘗試通過調動各種手法來傳達圖書的內容和風格,色彩、紙張、材料在設計中的不斷豐富。教學的難點在于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工藝上不斷體現美學特征,是材料、印刷工藝和制作的全面結合。通過這門課程,不但為學生系統講授關于書籍設計的相關知識,掌握書籍設計的整體流程,還可以使學生將來順利從事圖書設計的工作,讓學生更加愛書、愛讀書、愛設計書,變成一個有文化和品味的書籍設計師,不斷嘗試獨特的設計風格,引領新的文化體驗。
參考文獻:
[1]呂敬人.敬人書籍設計[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
[2]《發展中的書籍藝術》(德)維爾堡 著、余秉楠 翻譯,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3]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書籍裝幀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4]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張重天(1984—),男,甘肅蘭州人,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從事平面設計教學及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