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摘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它為學生開拓視界,提升自我提供了平臺,是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與體制保障。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來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經驗,以鮮活的視角與科學的分析方法,開展關于審美教育的相關討論。這樣對于不斷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于學習文學的興趣、增加審美能力、培養正確良好的“三觀”是有很大裨益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 審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58-01
談到審美教育,我們更多地會將其與美學原理、美學概念、美學理論等專業知識相聯系。但在本文提到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課題中,并非系統地美學教育。而注重引導學生培養起發現、欣賞蘊藏于字里行間的美學元素,以獨特的視角感知美,以美的眼光認識語文,增強審美水平,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進而實現語文與美的充分契合,使語文學習過程更生動、更形象、更具美感。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開展審美教育對教學的質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很多人對語文教學存在嚴重的偏見,覺得語文課程同其他課堂類似,具備同一性,可直接套用普遍的教學方法。如果僅以學習成績為考量點的話,這種思路無可厚非。但語文教學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其兼容了語言的博大精深與美學的無彩繽紛。只有二者兼顧,才能達到老師寓教寓樂,學生津津有味的境界。
1.2 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元素對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習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將審美教育深度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課程的相關內容,以美的視角,美的覺悟,美的思想去體味語文的魅力。一方面又能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未知世界的動力,打開學生心靈的窗口,與世界相通。
1.3 審美教育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拓展其思維活力。所謂想象指的是,在人的腦海里對已經存儲的一些表象,進行加工而派生出新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開展審美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情感,拓寬與升華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而想象與思維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想象能力的提升,自然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切入點
2.1 形象性。形象指的是,作者利用一定的藝術技巧將美的規律與蘊意充分的體現出來。藝術的美離不開形象,開展審美教育,就是讓形象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在高中的新課程教材中,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角度來看,大都有生動的形象充溢文間。
2.2 愉悅性。欣賞美是愉悅的。抓住這一切入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志宏,學會默讀、欣賞、領略其中的妙不可言的美妙悅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對作品本身有深刻的感染,進入作品的意境中,才能對作品聲情并茂的朗讀、歌詠、捕摹、悅耳。在既悅目又悅耳、愉悅無窮之中使學生對審美的興趣感倍增。
3.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
3.1 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感知力是開展審美活動的重要前提,也是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核心。審美感知是讓學生通過視聽與觀察,在藝術的情境中感悟生活中的美。為此,作為教師應該重視文章的朗讀,通過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文章中所創造出的美的氛圍。
3.2 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大部分的文學作品中,在描寫敘事的過程中,都無形中流露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審美價值觀以及生活態度。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并能與之產生共鳴,進而能夠受到熏陶,體會到文中的美感。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內心與故事情節,感受親情、愛情、友情的深刻形象,感受到人物之美、風景之美、情感之美。
3.3 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為了有效開展審美教育教學活動,僅依靠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與鑒賞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具備有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平淡的生活中創造美,并能充分的體現出來,這就是審美教育。
4.結語
由此可見,我國突破素質教育的瓶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做到樹人、立德。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審美教育,才能更好的促進素質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應選準切人點,著力培養學生的感知審美的能力、欣賞美麗的能力、繼而創造美麗的能力。塑立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發展個人個性。幫助引導學生塑造正確健康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楊惠麟.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9(1).
[2]葉朱希.化被動為主動: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