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秋
摘要:目的 對小兒腹瀉的整體護理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確診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4.00%,P<0.05。結論 在小兒腹瀉患兒的健康成長和早期康復方面,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控制和預防的病情變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得意義。
關鍵詞:小兒;腹瀉;整體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verall nursing of diarrhea in children.Methods 100 children with diarrhea diagnosed from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basic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the overall care,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nursing effec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00%,P<0.05.Conclusion In the healthy growth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the overal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changes,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Children;Diarrhea;Holistic nursing care
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因和因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特點是大便性狀改變和大便次數增多,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高,就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1]。本研究在常規治療混和基礎上,配合整體護理具有顯著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確診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標準依據《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年齡3~24個月,其中男63例,女37例就診時病程1~2 d。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個50例。兩組性別年齡就診時病程,脫水情況,伴隨癥狀及實驗室檢驗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兒的治療方法相同,包括補液,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糾正脫水,確定病因予以治療并采取對癥處理的方法。而后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動態記錄呼吸變化、血壓、體溫和脈搏等體征指標,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 由于腹瀉會引起惡心、腹痛和發熱等癥狀,腹瀉患兒很容易出現緊張、恐懼和煩躁等不良心理情緒,這會影響患兒與醫護人員的交流以及配合,甚至抗拒醫護人員的工作,進而對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對于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該積極親切和溫柔的與其交流,多多鼓勵并給與足夠安慰和肯定,消除患兒的緊張和焦慮等情緒記心里。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向患兒家長講解腹瀉的病因,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使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幫助和配合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的觀察與護理工作。
1.2.2癥狀護理 ①密切請觀察體溫變化,體溫在38.5 ℃以下給予物理降溫,超過38.5 ℃給予退熱藥,同時鼓勵多飲水。②嘔吐患兒應注意體位護理,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③密切觀察記錄大便次數,顏色,氣味,性狀及量,及時送檢,采集標準時應注意采集粘液膿血部分。④對輕中度脫水患兒給予口服ORS溶液,根據病情指導服用量,對吐瀉頻繁或者重度脫水的患兒采取靜脈補液的措施,并按照先濃后淡,先快后慢,見尿補鉀的原則,及時維持酸堿及電解質平衡,糾正脫水補液過程需注意觀察患兒皮膚彈性,前囟及眼窩凹陷情況,記錄第一次排尿時間及24 h出入量,及時報告醫生,根據醫囑隨時調整液體量及速度。
1.2.3飲食和衛生護理 科學的調整飲食是治療腹瀉的主要措施之一。指導家長給予患兒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多飲水,禁止食用促進腸蠕動的蔬菜及水果,少食甜食,忌肥膩,辛辣及生冷食物。母乳喂養兒續哺乳,禁止輔食;給患兒以稀釋的牛奶或者等量的米湯進行人工喂養,當發現患兒的腹瀉次數減少以后,應該慢慢的由粥,面條和米湯等過渡到正常飲食。注意飲食衛生,勤剪指甲,飯前便后洗手,患兒的餐具,衣物,玩具等注意及時情況和消毒。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做好病房及床旁的消毒隔離工作,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1.2.4預防并發癥護理 患兒排便次數增多,肛周皮膚粘膜嬌嫩,易致臀紅,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用柔軟細致的衛生紙巾沾拭,保持干燥,預防臀紅的發生。若以發生臀紅,可采用暴露臀部或或紅外線照射臀部,10~15 min/次,然后涂抹油類或藥膏。照射時護士應該密切觀察患兒,防止燙傷,要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受涼,2~3 次/d。
1.2.5隔離護理 具有感染性腹瀉的患兒行隔離護理,做好餐具、玩具、衣物等消毒,均采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或煮沸處理,護理人員操作前注意手部衛生,患兒進食前、排便前后均要洗手;
1.2.6健康教育 叮囑患兒家屬培養患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中注意早起早睡,減少人員密集區的活動率,適度參加體育鍛煉;提醒患兒家屬加強監督,詳細告知其注意事項,并告知其關于腹瀉的相關預防與治療知識,使患兒家屬增加對腹瀉的了解,進而促使其多鼓勵患兒,用積極的心態來感染患兒,患兒出院后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來院就診,以避免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1.3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癥狀在治療72 h內消失,糞便恢復正常;②有效:癥狀在治療72 h內明顯改善,糞便明顯好轉;③無效:癥狀在治療72 h內無好轉甚至加重,糞便形狀改變且次數增多。總有效率為顯效為顯及有效之和。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據經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積極的對癥治療和護理措施,對照組50例,顯效16例,有效2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4.00%,觀察組50例,顯效21例,有效2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00%。經統計學處理χ2=5.01,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因和因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特點是大便性狀改變和次數增多,要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以及提高治愈率,需要采取積極的護理和預防措施[2-3]。鑒于小兒年齡特點,一般不會主動向醫務人員告知不適癥狀,且多會因身體不適而出現哭鬧、食欲不振等現象,加大了臨床護理難度。因此,護理人員要提高觀察力,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并與患兒家長對溝通,以加快康復進程,促使其盡早康復[3-4]。本研究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可減輕腹瀉,減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通過臨床觀察,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4.0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總之,在小兒腹瀉患兒的健康成長和早期康復方面,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控制和預防的病情變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得意義[5]。
綜上所述,小兒腹瀉行整體護理,有利于鞏固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溫治華,王利芳.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15(03):195-196.
[2]田俊榮.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7(08):1383,1386.
[3]溫治華,王利芳.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17(03):83-84.
[4]顏曉清.整體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5):389-390.
[5]孫傳霞.探析整體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7):243-244.
[6]田俊榮.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8):1383-1386.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