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湖濱 章紅偉
【摘 要】核電運行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提出現階段我國核電運行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重點分析相關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核電運行的安全管理指明方向。
【關鍵詞】核電運行;安全應急;管理態勢;問題
0 前言
核電能源屬于新型能源,其具有低碳環保的特征,在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國應當提高對于核電事業的重視。但是核電運行中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例如輻射等因素是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幾年發生的幾次重大核泄漏事故,使核電的安全建設與利用受到爭議。因此,為了有效發揮核電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積極作用,有關人員應當,明確我國核電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具備針對性的完善措施以促進核電事業的健康發展。
1 我國核電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應急問題
1.1 核電運行法規有待完善
核電運行法規不完善是我國核電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政府對于核安全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明確,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已經成立核安全機構,也開啟了原子研究有關工作,但是法律法規建設較晚,難以適應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步伐。近年來,我國政府制定了相關行政法規,但是并未明確核電事業的發展目標,有關政府、人民在核安全工作中的地位不突出。另一方面,我國的核安全監管法規較為落后,就當前的核安全制度來看,大部分起草于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之后,但是由于科技發展速度飛快,我國核電技術與時俱進,核電站的數量急劇增長,這些因素均對核電運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安全監管工作的難度也進一步增大但是核電運行應急管理法規更新速度較慢,以往的法律法規已經無法適應其發展。
1.2 核電運行監管力度不強
核電運行監管力度不強也是阻礙核電事業快速發展的另一要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核電安全監管工作難度更大,因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較晚,大部分為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這就直接導致在核電發展過程中合作伙伴較多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我國核電發展過程中,核電體制、核電運行模式等均呈多樣化發展,并無統一的發展標準,這也間接增大了核安全監管的難度。其二,我國在核安全監管方面的投入不足,盡管我國的核電運行機組不多,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核機組的增長較快,政府當前的投資難以滿足核電事業進一步的發展要求。其三,我國在核電設備制造方面的管理有待強化,就現階段來說,我國具備核設備生產資格的企業接近一百家,但是在核設備制造企業中,部分企業的管理水平不高,為了追求生產效益,有關管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管理失控,這一因素直接導致核設備生產環節所留下的諸多安全隱患[1]。
1.3 核電運行安全理念落后
我國核電運行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員較為重視生產進度,不注重安全問題,甚至存在部分核電生產部門管理人員未提高質量意識,核電運行安全理念落后,并未將有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比如,在生產環節出現問題,不能做到及時的返修,這一系列質量問題會引發較大的安全隱患。
2 提升我國核電安全監管的建議
2.1 建立健全核電運行法規制度
現階段,核電的安全運行更加重要,為了促進核電事業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應當逐步完善法規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核電運行安全制度,針對原子能法應當不斷修訂,同時制定核電管理制度,以此逐步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比如,在1993年,我國頒布了《核應急管理體系》,但是隨著近年來核電技術的進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往的管理體系也應當做出修整,將其落實到地方。通過核電運行法規的建設,提高核電利用的安全性,同時,針對民用核電設備的運行來說,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相關審查監督工作,實現核電運行及其核事故處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核能發電在法律制度的約束下真正發揮其積極作用,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保障人們生命安全[2]。
2.2 樹立核電生產安全意識
在核電機組的運行過程中,其主要生產元素包括運行環境、設備及其工作人員三個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運行環境與運行設備屬于人為控制,所以為了保障核能的安全生產,應當提高對工作人員的重視,將核電生產的安全意識作為根本出發點。在核電運行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重視核安全,這也是核電事業發展的基礎,因此,為了從根源上減少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管理人員在采取必要技術措施的同時,應當重視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管是在核電設備生產制造廠、項目設計單位還是核電廠,從事核電事業的工作人員均應當定期組織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在強化其責任意識、安全意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以此保障核電的安全生產。比如,就三里島事故經驗而言,有關人員應當提高自身安全意識,規范自身操作行為,而相關管理部門也應當建立相關制度輔助管控,在上崗之前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與專業知識,只有符合上崗資格的人員才能予以上崗。此外,核電廠也應當強化公民對于核電安全的認知,特別是處于核電廠周圍的人民來說,更應當系統性普及核安全知識以及核電輻射的危害等,同時,核電廠應當大范圍普及公民自救措施,若有必要,可以定期組織公民開展模擬演習活動,以此提高公民對核電安全運行的認知。
2.3 強化應急體系的建設與落實
首先,我國應當強化核安全管控團隊的建設,根據我國自身核電事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以及經驗,制定有效的管理機制,提升技術支持,引進信息化技術協同建設,以此全面提升核安全生產監管水平。其次,核電廠應當成立安全應急管理組織,該組織主要有工程技術專家、科學院院士以及核電生產專家等組成,由專門的管控團隊研究在出現核事故時,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此為有關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決策方案。再次,我國應當強化核電爆炸、核輻射、核泄漏等安全事故管理團隊的建設,通過部隊系統的參與以及特種醫學的介入,以便在實際的事故搶險過程中,有效發揮其災難事故處理的力量,凸顯部隊建設的優勢,此外,通過部隊同核電廠的合作,也可以提高日常演練與培訓的有效性。最后,同發達國家比較,我國在核電事故應急、救援方面的技術還有待提升,所以,我國應當強化應急體系的建設,比如信息監控系統、信息共享系統等的建設能夠為核電安全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核電運行的標準化建設[3]。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核電運行過程中,安全監管具有重要的意義,核電管理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意識,并系統性分析現階段我國核電運行安全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不斷強化相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核電運行制度,從人民的安全出發,著力于改善當前不良現狀,促進我國核電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京安.核電廠應急柴油發電機安全運行管理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10(05):103-105.
[2]楊亞鵬,張建崗,湯榮耀.集成化核電廠核應急指揮與決策支持系統開發[J].輻射防護,2015,05(10):92-94.
[3]周萱.淺談核電廠生產待命管理模式[J].科技視界,2015,15(07):726-728.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