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丹+張寶君
摘要:目的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方法 在我院治療的患者中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確診的腦梗塞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為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實驗組給予早期護理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護理效率為9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P<0.05;實驗組的語言和肢體功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普遍的推廣。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腦梗塞患者;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anguage and limb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Fif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nursing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nursing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Results The nursing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5%,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language and limb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and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Key words: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Effect
腦梗塞是臨床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疾病[1],腦梗塞具有發病迅速、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且容易引發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以及局灶性癲癇等癥狀[2],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將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治療的患者中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確診的腦梗塞患者100例,并根據所有患者入院的編號進行平均分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兩組各為50例;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為(62.5±5.6)歲,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3.3±1.5)年;實驗組患者,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4.3±3.6)歲,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2.6±1.5)年。其中左側偏癱58例,有偏癱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沒有太大的差別,P>0.05,在治療上可以相互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給予對照組神經內科疾病對癥治療,其中主要包括解痙利尿、抗凝抗感染等治療,并在必要時給予患者氧氣。幫助患者勤翻身,關注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暢,預防呼吸道以及泌尿道會被感染,預防會出現褥瘡,病房內的生活用品、生活設施以及醫療物品處于備用的狀態。
1.2.2實驗組 實驗組在常規的護理的方法上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干預有以下幾點:①語言康復護理,對于患有語言障礙的患者,要指導患者進行學習基本的語言表達,從最簡單的音節學起,根據患者的實際的病情制定具有階段性的語言學習方案,使患者能夠逐漸的恢復,可以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叮囑家屬要與患者多溝通,為恢復患者的語言功能,可以利用聽音樂、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②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護理:肢體運動康復護理主要包括被動活動、按摩患側肢體、肢體練習、刺激康復等內容,一般在患者疾病情況穩定的2~3 d就可以進行肢體運動練習,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有些患者會急于求成,過度運動甚至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醫護人員要強調練習要循序漸進,防止身體承受過度的負荷。促進患者盡早恢復,積極鼓勵患者進行自主運動。③心理護理:在患病期間,一部分的腦梗塞患者將會出現肢體癱瘓、失語、反應遲鈍等情況,導致他們產生恐懼、焦慮不安、脾氣大、自卑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正確的面對偏癱和語言功能喪失的事實,同時通過語言來鼓勵來幫助患者克服不好的情緒,給他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其主動的配合早期的護理工作。④飲食護理:醫護人員要建議患者,提醒患者要注意飲食,以易于效化,高鈣、高維生素為主,要保證營養的均衡發展,同時制定合理有效的飲食方案可以確?;颊吣軌蛴凶銐虻臓I養補充,促進患者康復。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為四個級別;痊愈:患者病殘程度為0分,功能損失評分降低>90%;顯效:患者病殘程度在1~3級,功能損失評分降低在46%~90%之間;有效:功能損失評分降低在18%~45%,無效:功能損失評分降低<18%;其中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根據FMA評價法對患者的言語和肢體功能進行評價,>80分為良,60~80分為中,<60分為差。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對SPSS20.0軟件的采用,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采用t值檢驗,并運用?字2檢驗的方式對資料進行計數,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當P<0.05時,統計的相關方法具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效率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中,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6.00%,P<0.05,實驗組的護理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的對比有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進行分析,實驗組的語言和肢體功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數據具有統計意義,見表2。
3討論
本次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經過分析,實驗組的護理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數據具有統計意義;實驗組的語言和肢體功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得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提高了患者護理的效果,還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促進上下肢的有效改善,因此早期護理值得在臨床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揣松陽.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4,(15):2715-2716.
[2]李青鳳.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6(07):240-241.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