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霞+錢宏梅
摘要:目的 探討PDCA戴明環在規范輸血標本采集中的運用。方法 通過對2015年10月院輸血科共26例退標的分析,采用PDCA循環模式進行質量持續改進,加強全院相關人員培訓,不定期檢查、分析、反饋與總結。結果 實施PDCA循環后11月份退標下降12例,下降幅度為46.15%。結論 運用PDCA循環法進行質量持續改進,可降低輸血標本的退標率,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PDCA;輸血標本;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Deming ring in standard blood transfusion specimen collection.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total of 26 cases of retrograde blood transfusion in October 2015,the PDCA cycle model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inuously,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relevant personnel in the hospital was carried out,irregular inspection,analysis,feedback and summary were also carried out.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in November,12 cases were dropped,and the decline rate was 46.15%.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DCA cycle method can reduce the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PDCA;Blood samples;Management
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應了質量管理活動的規律,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也是一種科學的護理管理方法,它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注重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1]。如何能高效的給患者輸血,就需要確保輸血過程的第一道關卡即輸血標本采集的規范,這就依靠護理人員高度重視輸血標本的質控。我院護理部通過對2015年10月輸血科的26例退標情況,運用 PDCA 循環模式進行質量持續改進,降低了輸血標本的退標率,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輸血標本的質控意識,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接到院輸血科26例退標,護理部采取PDCA循環管理比較11月份輸血科的退標數,所有血標本均為各臨床科室送至輸血科,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1.2.1現狀調查 針對26例退標進行質量分析缺陷,從“人員、信息、材料、方法”四方面用魚骨圖說明退標原因,見圖1。
1.2.2根據退標原因制定調查表,內容包括:①輸血申請單、化驗單填寫錯誤、缺項;②醫生對輸血流程不熟練;③信息系統故障;④移床后患者床號未及時更新;⑤標本交接不到位;⑥醫生醫囑開具不規范;⑦標本標簽不完整;⑧護士查對制度執行不到位;⑨護士長培訓督查不到位;⑩標本條碼不清楚。確定要因包括:醫生醫囑、申請單開具不規范、醫生對輸血流程不熟悉、信息系統故障、標本條碼問題、患者換床后條碼信息未及時更新。要因中主要為需多科協調問題,護理部著重解決20%的非要因中的問題包括:標本交接不到位、護士查對制度執行部到位、培訓督查不到位。
1.2.3設定目標 加強護士培訓,增強管理血標本質控意識,使全院護士能正確的采集輸血標本,條碼粘貼規范,根據改善前退標發生率26例,設定改善后退標發生率20例,降幅為23.08%。
1.2.4管理對策
1.2.4.1制定改進計劃(P階段),見表1。
1.2.4.2實施階段(D階段) “人員、信息、材料、方法”四方面用魚骨圖說明如何減少輸血退標,見圖2。
1.2.4.2.1與輸血科、醫務處、信息處、華南公司溝通協調,梳理制度流程中需解決的問題。提出需求包括醫務處:對醫生進行輸血流程、正確開具醫囑、 輸血申請單填寫要求的培訓;信息處:及時發現系統漏洞,做好系統維護;華南公司:加強對配送工人的培訓。
1.2.4.2.2協助相關部門完善醫院層面輸血制度、流程和規定,對現有的制度和流程組織護士長進行梳理、討論。包括采集血標本流程、接受血液流程、靜脈輸血操作流程;所有血庫標本要打印標本采集匯總表;病區建立輸血申請單交接本;制作標本交接“確認章”。
1.2.4.2.3加強培訓,組織全院、科室培訓輸血制度、流程;認真學習檢驗科發布的《標本采集運輸指南》;科室對護理人員加強考核和過程控制。
1.2.4.2.4強化考核,依據等級醫院評審對輸血的要求及醫院臨床輸血管理考核方案,采取護理部檢查、護理總值班專項追蹤檢查2次/月、病區質量檢查的考核方式。
1.2.4.2.5組織對輸血的流程、環節進行演練,幫助護士更好地掌握流程。
2 結果
2.1檢查階段(C階段) 對實施結果總結分析:11月份收到輸血科退標14例,下降幅度:46.15%,與設定目標23.08%相比,達到目標,對策執性有效。10月份護理總值班檢查共有2名護理人員對查對制度知曉不全。11月份護理總值班檢查未發現上述情況。通過培訓,護士對輸血流程有了進一步認識;提高了護士長對流程管理的重視程度。
2.2處理階段(A階段) 與輸血科全面梳理、完善安全輸血流程。
3 討論
PDCA 循環法是程序化、標準化的一種科學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統一性、連續性,不斷循環,不斷提高[2]。PDCA循環中的追蹤管理,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系統化的改進措施,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追蹤改進結果,驗證改進措施,加強了持續改進效果[3],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包括護理計劃的制定、計劃的實施、效果的評價及改進等循環過程[4]。同時,PDCA的實施過程也使護理由被動變為主動,有效避免不同的護理人員或計劃性差而造成護理不全面、不連貫及資源的浪費,保證護理服務的優質與完整[5]。我院護理部與多部門溝通合作,運用PDCA的原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PDCA活動方法、工具使用、活動步驟、實施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增強了持續質量改進意識[1]。
運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增強了護理管理工作計劃性、目的性,提高了護理部、護士長科學管理水平,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符合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是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竇佩娥.PDCA循環法在標本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 2013,34(7):1362-1363.
[2]袁志敏.應用PDCA 循環模式進行護理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75-77.
[3]陳純友,劉明秀.追蹤管理法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5增刊):217-218.
[4]黃松霞.PDCA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絞痛發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90-2592.
[5]陳文專,陳巧惠,郭澤雯,等.PDCA循環引導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62-364.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