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麗+周琴
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皮在外科皮膚缺損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30例皮膚缺損患者行人工皮覆蓋+持續電動負壓吸引治療后,觀察創面愈合時間及療效。結果 30例患者創面均一期愈合,較常規時間縮短1~2 d,愈合后皮膚光滑、潤澤、瘢痕輕。結論 人工皮膜使用方便,價格適中,應用范圍較廣,在外科皮膚缺損。治療方面有良好的前景,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工皮;皮膚缺損;封閉負壓引流;創面愈合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輛越來越多,高能量[1]損傷也越來越多,導致四肢軟組織皮膚缺損發生率逐年上升,臨床根據傷口情況運用人工皮封閉負壓引流治療。人工皮封閉負壓引流材料是以生物半透膜為全密封材料,覆蓋、封閉整個創面和腔隙,同時將引流管與負壓源連接,使整個與封閉負壓引流材料敷料相接觸的創面處于一個全表面封閉負壓引流狀態,以促進創面、腔隙內的滲液、液化壞死組織及時排出體外;隔絕創面與外環境間感染的機會;對與封閉負壓引流材料敷料接觸面下的毛細血管起拔苗助長的作用,加快創面的肉芽組織均勻整齊地生長;斂合創面及腔隙。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8月~2014年5月收治外傷皮膚缺損患者30例,其中上肢10例,下肢10例,骨筋膜室綜合癥5例,褥瘡2例,皮膚壞死感染3例,均采用人工皮封閉負壓引流治療。
1.2方法
1.2.1清創 反復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將傷口周圍血污擦拭干凈,將創面周圍壞死角質層揭除,再用75%的酒精擦除殘留的絡合碘、皮脂、角質、皮屑等,便于粘貼半透性粘貼膜。
1.2.2覆蓋 根據創面選擇大小合適的封閉負壓引流材料進行覆蓋,比照創面形狀,設計修剪封閉負壓引流材料,遇到創面較大時,需要使用多塊封閉負壓引流材料時,經引流管串聯并合,以減少引流管出管數量,方便密封,降低手術操作難度,以滿足巨大面積創面的需要。
1.2.3連接負壓 根據需要,用三通管將所有引流管最終合并為一個出口,立即接通負壓源,用手掌按壓封閉負壓引流材料,這樣,可以在貼膜前將過多滲液吸走,方便粘貼半透性粘貼膜。
1.2.4密封 分疊瓦法和包餃子法。疊瓦法是將后一張膜與前一張膜的邊緣重疊1~2 cm,以此類推外形類似“瓦片”(貼膜前用鹽水把周圍皮膚擦拭干凈,在用干紗布擦去殘液,一定要保證周圍皮膚干燥。貼膜時不要擠壓封閉負壓引流材料,以免材料內吸附的液體被擠壓到周圍的皮膚,不利粘貼。半透膜的覆蓋范圍要包括至少2 cm以上的健康皮膚)。所謂“包餃子法”,是指用適當大小的半透性粘貼膜,從上下覆蓋,在周圍用半透膜互相粘貼,使手指或足趾如同餃子餡,半透膜如同餃子皮,以達到密封目的。
1.2.5調節負壓 建議持續負壓引流的負壓條件設置為-125~-450 mmHg (-0.017~-0.060 MPa)。全創面負壓吸引降低組織間壓,負壓向深部組織傳導,從而消除創面組織和肉芽水腫,同時負壓吸引能夠促進創面血液循環量。從而促進肉芽生長和創面上皮化等。
1.2.6沖洗 創面局部給藥或加氧,沖洗可解決引流管因為真空脫水,材料變干變硬,引流管堵塞等臨床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緩慢滴注生理鹽水,保持系統內負壓真空脫水作用和創面液體流動性的平衡,即可避免引流管堵塞的問題,同時,保持護創材料濕潤可促進肉芽及上皮組織的生長。
1.3評價 避免了普通負壓引流技術臨床實際使用過程中操作護理工作量大,以及經常發生引流管堵塞、漏氣和材料變干變硬等不良事件,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差等問題。增加創面流量,保證系統通暢流動,更能減少創面毒素與細菌的擴散及被機體吸收,提高危重患者的成活率。為臨床上“淋巴水腫”等難治性疾病,或“斷肢再植”等高難度手術增加了新的處理手段或治療方法。綜合治療方法和個性化治療方案,更能促進創面愈合,減少致殘。擴大臨床適應征,不僅病房可用,也能保證門診創面的治療效果。減少抗生素使用,避免抗生素濫用。降低出現耐藥菌株。顯著地縮短了患者創面愈合時間,治療期間無需開放換藥,不僅減輕患者痛苦,而且提高床位周轉率,顯著地降低患者的綜合治療費用。
2 結果
在30例患者中使用封閉負壓引流,其中20例創面均一期愈合,另外10例皮膚缺損嚴重者,經過多次封閉負壓引流,創面也基本愈合,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
3 討論
人工皮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上下肢皮膚缺損、骨筋膜室綜合癥、褥瘡治療中,能徹底去除腔隙、創面的分泌物或壞死組織,促進創面愈合,是一種理想的引流方法[2]。此外,負壓產生的吸引作用可刺激肉芽組織增生。負壓對創緣形成自然物理牽拉力,使切口周緣組織向中心移動,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從而加速了創面的愈合[3]。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處理創面時,不僅優秀地執行了變開放性創面為閉合性創面的原則,而且還能透氣,全方位持續引流,清除液化壞死組織和各種毒性分解產物,刺激肉芽生長,起到了超過自身皮膚和軟組織覆蓋所具有的代謝功能。在植皮后的臨床處理上,封閉負壓引流技術代替了傳統的紗布加壓打包,不僅受皮區上壓力強大、受力均勻,避免了皮片的懸浮與漂移,同時將皮下滲液排除體外,為皮片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并且因封閉負壓引流材料可隨受皮區地形改變使皮片緊貼高低不平的創面,從而使皮片存活率達到95%以上。這些創面是在平時工作中通常會大量遇到。創面因滲液多需要經常換藥,醫護人員工作量大,患者換藥時十分痛苦同時也易合并創面感染。使用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可以很好地執行:變開放性創面為閉合性創面;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加快了肉芽的生長;避免了各種毒性產物的重吸收。如果一期急診手術即行封閉負壓引流術,那么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會減少許多麻煩,可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濫用,降低出現耐藥菌株。同時,患者的住院天數縮短,大大加快病床的周轉率。臨床上隨處可見骨外露、肌腱外露,醫生在處理創面中利用封閉負壓引流術加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的特性,使得創面肉芽組織即健康、快速的生長,又逐漸爬行到外露骨或肌腱上,持續10 d或多次使用的負壓封閉引流,肉芽組織完全覆蓋外露骨或肌腱,此時只需植皮即可,但并不是適用所有的骨外露,有些外露骨骨膜缺失或無血供,此時任然需要進行組織瓣轉移。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聯合組織瓣移植:在前期使用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處理創面,使得創面清潔,為組織瓣移植打好基礎,行組織瓣移植,防止骨外露。
參考文獻:
[1]闕纖緯.護理流程管理在嚴重多發骨折損傷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
[2]萬靜文,彭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外科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7,13(9):860-861.
[3]王春喜,盧怡,王小勇.負壓封閉引流促進創傷修復機制的研究進展[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2)184-18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