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恩惠
摘要:目的 探析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予以護理干預的治療效果及患者心理狀況情況。方法 選取我院接收治療的潰瘍性角膜炎86例患者為本次研究資料,按照雙盲法對其分組,每組43例。予以對照組實施常規方法護理,予以研究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72.09%與93.02%分別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情況相比,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不僅能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提高,而且還能使疾病預后得到改善。
關鍵詞:心理狀況;潰瘍性角膜炎;整體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眼睛是作為視覺器官的存在,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感染之一,如果眼睛出現疾病,如潰瘍性角膜炎病癥時,除了會給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一定的影響外,而且還會使患者的視覺功能受影響,病情嚴重者還易致盲[1]。由于大部分患者對潰瘍性角膜炎病癥的認識較為缺乏,再加上此病癥具有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很容易使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心理情緒,使治療效果降低。因此,為提高臨床療效,在治療期間采取相應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探究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予以護理干預的治療效果及患者心理狀況情況,研究報道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治療的潰瘍性角膜炎86例患者為本次研究資料,按照雙盲法對其分組。對照組43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3.5±2.2)歲;2例真菌性角膜炎潰瘍,7例病毒性角膜炎潰瘍,34例細菌性角膜炎潰瘍。研究組43例,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44.6±2.3)歲;3例真菌性角膜炎潰瘍,8例病毒性角膜炎潰瘍,32例細菌性角膜炎潰瘍。根據上述所述,把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組間數據可比較。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實施常規方法護理,由此潰瘍性角膜炎具有易反復發作和病程時間長等特點,使其很容易導致患者煩躁、焦慮等負性情緒,從而使預后與臨床療效受影響。針對此現象,醫護人員可通過與患者對話交流,加深彼此間的信任,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情況進行評估,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讓患者將心中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這樣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同時,醫護人員還要做到時常鼓勵安撫患者,并為患者制定合理的心理疏導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的擔憂和疑問,這樣能使患者的治療自信心得到提高。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研究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飲食護理:醫護人員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多食蛋白類食物,如雞蛋、牛奶等,禁食刺激性和油膩食物,多食新鮮水果及蔬菜,這樣能使自身抵抗力得到提升。②眼部護理:對于眼部用藥劑量、用法和時間等,醫護人員需告誡患者,嚴格遵照說明書要求或者醫囑進行。針對伴有嚴重感染患者,醫護人員需叮囑患者滴眼藥水時不能對眼球擠壓,不能抑制呼吸。如果患眼有較多分泌物,患者需等醫護人員用無菌紗布協同洗擦,不能擅自擦抹。若患者處于康復階段,醫護人員需對患者的眼部用消毒熱毛巾熱敷,這樣能使眼部血管得到擴張,是眼局部代謝功能有所提升,使眼四周血液流動得到改善。
1.3評價標準[2] 以潰瘍性角膜炎的相關治療標準為依據,可對其予以評價:顯效:患者的視力已恢復至正常水平,且臨床病癥基本消失,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相比治療前,患者的視力有所改善,且臨床病癥得到緩解,但能影響患者正常干工作和生活;無效:患者的視力未改善,且臨床病癥也未得到緩解,甚至加重,能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及生活。
本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價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服務及時性、管理規范性等,總分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60~79分表示基本滿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
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對護理后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采取評價,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自我改善情況越顯著。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處理,運用(x±s)代表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運用百分比代表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檢驗結果以P<0.05表明數據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72.09%是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3.02%是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數據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護理后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情況 經護理,在對照組43例患者中,SDS評分為(67.96±3.09)分,SAS評分為(68.93±3.73)分;在研究組43例患者中,SDS評分為(48.72±4.64)分,SAS評分為(46.78±4.12)分。經對比,對照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明顯高于研究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22.550,t=25.996)(P<0.05)。
2.3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對照組43例患者中,其治療有效率為69.77%,其中,16例顯效,14例有效,13例無效。在研究組43例患者中,其治療有效率為90.70%,其中,21例顯效,18例有效,4例無效。兩組比較,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字2=5.939)(P<0.05)。
3討論
在眼科疾病中,潰瘍性角膜炎屬于臨床常見且多發病癥,易引發患者出現眼部水腫、疼痛和流淚等病癥表現。針對此病癥患者,如果醫護人員不能予以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則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嚴重者還會失明[3]。但是,由于此病癥具有病程時間長、易反復發作等病癥特點,再加上患者對該病癥的認識程度較差,很容易造成治療期間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這樣不僅會使治療時間延長,而且還會使預后受影響。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到臨床治療中,不僅能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改善,而且還能使護患關系得到提高,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升,避免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
總之,在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既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而且還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加快患者病癥康復,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牛志梅,時秀潔.探討護理干預對潰瘍性角膜炎治療效果及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3):3749-3751.
[2]候玉香,李繼蘭.整體護理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療效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3):241-242.
[3]呂昌莉.中醫情志護理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3,19(12):153-15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