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文
摘要:目的 觀察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運用回顧式方法選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臨床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針對所有患者實施精心式護理措施,對比并觀察患者在實施護理措施前后的臨床效果。結果 參與臨床觀察的所有患者在實施精心式護理措施之后,都已康復并出院,治愈率為100.00%,沒有患者產生感染。但是有3例患者在術前合并了肺動脈高血壓,且心臟的彩超檢查顯示在術后獲得了顯著性改善。同時,存在P<0.05差異,在統計學中具有一定的觀察意義。結論 針對臨床上需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患者而言,在術后實施精心式護理的措施具有較好效果,故在臨床術后可進行有力的推廣。
關鍵詞: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護理觀察
ASD(房間隔缺損)在臨床上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期其左右心房間隔相關組織構成不健全的發育,因遺留缺損形成先天性的畸形,這屬于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類病變,它在先天性心臟病之中約占15%。臨床上傳統式手術的治療方式,就是在患者胸部的前正中切口心內予以直視的修補。然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和傳統式手術方式進行對比,在術后減輕了疼痛。因此,本院選取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臨床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對所有患者實施精心式護理措施,且獲取了較好的效果,其臨床報告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臨床患者作為觀察的一般資料,對所有患者行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且實施精心式護理措施。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在1~35歲,平均年齡約為(6.23±0.95)歲。依照心臟彩超檢查已經將其確診是房間隔缺損,缺口的規格為:2 mm×4 mm~30 mm×35 mm。在40例患者之中沒有臨床表現的共有14例,自幼極易感冒的有26例,其臨床表現為反復性呼吸道的感染。
1.2方法
1.2.1手術 令患者予以左側臥位,在有外側相應切口經過第三、第四肋間進入至胸內,并在膈神經的前房進行切開同時將心包懸吊,對全身實施肝素化,以此實施升主動脈、上下腔靜脈相應插管與排氣和接機以及轉流,進而構建體外的循環和降溫以及阻斷其升主動脈。在根部予以灌注冷停搏液,并在患者心臟停止跳動之后切開其右房,對房間隔出現缺損的類型予以探查,依照缺口規格的大小實施直接的縫合以及補片的修補。在修補完之后進行復溫,對升主動脈予以開放,而心臟自動的進行復跳,再一次對房缺沒有殘余分流予以觀察。運用“5/0 Prolene”線連續性將右房切口縫合,對上、下腔靜脈實施開放,同時予以循環。而后繼續的進行復溫,溫度為37 ℃、穩定的循環、正常的心電圖,隨后停機,逐次將插管或是灌注管拔下。另外,進行仔細的止血操作,將ACT恢復至臨床術前的水平,之后對部分心包進行縫合。
1.2.2護理
1.2.2.1保持穩定的循環 ①監測血壓,在術后對血壓控制要結合患者在術前的血壓狀況,維持其在術前血壓低限的水平,且遵照醫囑運用血管活性類藥物對血壓實現控制,通過微量泵在靜脈端持續且勻速的泵入,護理者在更換藥物之時,沒有穩定循環的患者要進行泵對泵的更換,規避由于人為的因素令血壓指標有過大的波動,進而影響了患者在臨床護理中的恢復。②監測體溫,主要是對持續肛溫予以監測,患者在術后的體溫多數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針對高于37.5℃的患者,其成人或是年齡較大的患者采用物理方式去降溫,由于高溫能夠加快患者的心率,令心肌耗氧量在臨床上得以增加。針對嬰幼兒有較小的體表面積,則可選用冰袋實現降溫去直接影響患者機體循環功能,但是不適宜運用酒精對四肢予以擦浴,應該運用藥物去降溫控制。對體溫沒有升高的患者,要做好相應的保暖有效措施。
1.2.2.2護理心腔引流管 ①要密切觀察胸腔引流液實際的量和顏色,且間歇的去擠壓本引流管,維持其通暢性,觀察水封瓶是由有水柱產生波動。②此手術的切口口產生了較小的損傷,且引流量顯著的比其前正中切口要少很多,然而還是需要進行嚴密性的觀察,若持續性出血超出2 ml/kg·h或是引流液出現突然性的停止,要及時向醫生報告,觀察其是否有活動性的出血或是產生心包的填塞現象。③觀察臨床上使用的引流管口的敷料可否為干燥的狀態,如果有滲血要及時報告給醫生并進行更換。
1.2.2.3觀察并預防并發癥 ①心率失常,其為術后常見類并發癥,要密切觀察其是否有房顫和房性或是結性心律和房室脫節等,如果有以上癥狀產生,要立即上報醫生且作出對癥的處理。②殘余分流,小的殘余分流對血流動力學不會產生影響,可以不作出任何處理。但是若殘余分流較大,應該實施二次手術進行臨床的矯正。
1.2.2.4心理護理 在術前和醫生進行配合告知臨床患者及家屬實施手術的方式,用同情心、耐心去鼓勵患者對疾病治療樹立堅強的信心。由于在臨床上患兒比較多,因此要告訴他們手術只 產生較小的切口,恢復速度較快,要消除他們在心理上的恐懼感,提升對臨床醫生治療信任的高度。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臨床觀察的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20.0軟件完成相關分析,運用(x±s)表示臨床上的計量資料,并運用t或χ2對其完成檢驗,若存在P<0.05的顯著差異,則此差異在統計學中具有著較強觀察研究的意義。
2 結果
觀察并分析臨床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后的效果,參與臨床觀察的所有患者在實施精心式護理措施之后,都已康復并出院,治愈率為100.00%,沒有患者產生感染。但是有3例患者在術前合并了肺動脈高血壓,且心臟的彩超檢查顯示在術后獲得了顯著性改善?;颊咴诔鲈褐螅S機抽取1例前來本院復查的患者,聽診其患者原來心臟的雜音已經全部消失,且心臟的彩超示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并沒有殘余的分流。
3 討論
傳統式手術方式要將胸骨劈開,待手術結束之時運用鋼絲合攏將胸骨固定,該切口不易愈合,且傷口極易產生裂開現象,嚴重令胸骨出現畸形,其鋼絲要一生遺留在患者的胸骨中,并在手術中會有較大的切口,令患者在美觀和社會方面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和傳統手術進行比較,其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有較小的損傷,由于此切口不用將胸骨劈開,在整體美觀上令胸膜腔保持了完整,在術后也減輕了患者的疼痛,該方式極易被女性患者所接受,不僅保持了外觀的完整性還能達到臨床治療的效果,令患者實現高度的配合。在臨床的護理措施實施之中,呼吸道、引流管相關護理較前正中更易實現管理。因此,要充分運用該優點對臨床提出更高的護理要求,進而確保臨床上安全的治療,增加成功治療的概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產生,實現了高質量的臨床治療及護理。
參考文獻:
[1]郭大芬,閆廷容,周家梅,等.右開胸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的護理[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0,4(2):183-185.
[2]麻日虎,郭光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基因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1,37(4):295-297.
[3]汪小華,惠杰.心血管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98.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