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強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診斷和動態CT增強掃描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價值以及診斷的臨床表現,為廣大醫護人員在面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問題上提供科學的指導,增強精確度。方法 選擇5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進行動態CT增強掃描,獲得病灶的CT時間-密度曲線(TAC),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同樣,對這5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進行超聲診斷。再對這50例患者進行兩種檢查的方式綜合檢查,記錄檢查的結果。三組結果的準確性以患者進行手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為參考,比較單純使用超聲診斷和單純使用動態CT增強掃描,以及兩者結合使用的檢查方式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的準確度。結果 動態CT增強掃描和超聲結合的手段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的準確率為100.00%,而單獨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72.00%,單獨使用動態CT增強掃描檢查的準確率為84.00%,結果顯示差異明顯,本研究具有研究價值。結論 動態CT增強掃描和超聲結合的手段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值得在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動態CT增強掃描;超聲膽囊息肉樣病變結果;病理診斷結果
膽囊息肉樣病變又叫膽囊隆起樣病變,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膽囊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地使用CT進行檢查。任何疾病都應根據患者的病變及實際情況制定最合理、最安全、最經濟的診療措施[1]。CT的敏感度高而特異性稍差,在理想狀態下,通過臨床和影像學能確定膽囊息肉的良惡傾向,從而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并發癥和費用[2]。所以動態CT增強掃描對患者病情診斷非常重要,及時地為醫生提供患者的相關精確診斷。增強掃描就是把相關藥物從靜脈注入血管內同時進行CT掃描,可以發現沒有向血管內注藥掃描未發現的病灶,主要用于鑒別病變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確縱膈病變與心臟大血管的關系,了解病變的血供情況以幫助鑒別良、惡性病變等[3]。增加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對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確診斷。通過超聲與CT增強掃描結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是一種具有較高科學性的檢查方式。本文主要是想通過動態CT增強掃描和超聲診斷對膽囊息肉的診斷強化程度和特點進行分析,探索一種更為精確的檢查方法,為臨床提供科學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7.5±1.32)歲。有臨床診斷證明,患者沒有其他心理疾病和影響研究的其他相關疾病。將所有患者的情況進行處理和詢問,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進行記錄。取得相關病人及家屬,包括醫院相關部門的批準進行研究,5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進行動態CT增強掃描,獲得病灶的CT時間-密度曲線(TAC),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同樣,對這5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進行超聲診斷。再對這50例患者進行兩種檢查方式的綜合檢查,記錄檢查的結果。三組結果的準確性以患者進行手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為參考,比較單純使用超聲診斷和單純使用動態CT增強掃描以及兩者結合使用的檢查方式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的準確度。經過手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可知,患者中有膽固醇息肉患者26例,有膽囊炎性息肉患者9例,有腺瘤患者11例,有膽囊腺癌患者4例。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在本研究的范圍之內。
1.2方法
1.2.1超聲診斷組 先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在進行超聲檢查的前8~12 h,醫護人員指導患者禁食,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4]。
1.2.2 CT掃描組 為使檢查結果清晰,患者在檢查前30 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300 ml,掃前口服同樣濃度的造影劑300 ml。將50例患者靜脈注射藥物后動態CT增強掃描30 s、60 s、90 s、120 s、180 s病灶進行三維掃描,并記錄相關情況。觀察動態增強前后CT變化值,記錄180 s內病灶變化最大的CT值,繪制相應的病灶時間-密度表[5-6]。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23.0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數資料均采用χ2檢驗,組間比采用單因素方差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病理診斷的結果,動態CT增強掃描和超聲結合的手段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的準確率為100.00%,而單獨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72.00%,單獨使用動態CT增強掃描檢查的準確率為84.00%,結果顯示差異明顯,本研究具有研究價值。
對于診斷結果的分析,經過動態CT增強掃描結合超聲診斷對50例患者作出診斷更加確定,其中8例可疑惡性變為肯定惡性,糾正兩例錯誤判斷。本研究中動態CT掃描結合超聲診斷的敏感度為100%。
3 討論
膽囊息肉可誘發膽囊癌,對患者及患者的家庭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據相關報道,我國的膽囊息肉癌變率越來越高,其已經對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7]。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由于其自身所存在位置的特殊性,有些被肺泡周圍組織包圍,在這種情況下不易被發現。不準確的疾病診斷,為醫生進行疾病治療的方案確定和實施帶來錯誤,甚至對患者帶來危險[8]。雖然CT平掃比起其它X光線掃描檢查密度分辨率高很多,但還是有些病灶很難確定下來。動態CT增強掃描可以對人體全身進行掃描,三維掃描方式對于微小病灶,可以較好地檢查出來。超聲診斷同時搭配動態CT增強掃描,有效地提高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準確性,為廣大醫護人員在面對膽囊息肉診斷問題上提供科學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朱鋮,周海偉,王紅梅,等.超聲造影與增強CT在膽囊疾病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65-68.
[2]李富,羅衡,包利文,等.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螺旋CT增強掃描及超聲診斷與病理對照的比較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1(04):511-513.
[3]韓石寶.用超聲檢查和CT增強掃描檢查對膽囊息肉樣病變進行綜合診斷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6(02):29-30.
[4]楊淑霞,孫曉飛.超聲造影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中國療養醫學,2016(07):718-719.
[5]鄭祖洪.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螺旋CT增強掃描及超聲診斷與病理對照的比較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4):153-154.
[6]王曉嫚,唐棟,俞波,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聯合CT增強掃描對腺性膀胱炎的診斷價值探討[J].現代實用醫學,2012(11):1285-1287.
[7]張仲一,吳薇,嚴昆,等.超聲造影診斷膽囊實性病變:與常規超聲、增強CT/MRI對比[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05):302-305.
[8]孫麗萍,徐輝雄,劉琳娜,等.超聲造影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10(12):53-57.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