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華
摘 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基層醫療單位的管理質量,為基層醫療單位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管理效益。同時也對基層醫療管理提出了挑戰,為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重點從人員培訓、分級管理、強化監督考核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取得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一、三明市衛生服務現狀
三明位于福建中部,全市面積2.29萬平方公里,轄12個縣(市、區),戶籍人口273萬人,統計年鑒確定的常住人口251萬人。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121個,其中:衛生院123個、村衛生所19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個,醫養結合服務站3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6437人,其中,鄉鎮衛生院2310人,村衛生所2984人(注冊鄉村醫生2799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82人,醫養結合服務站171人,社區衛生服務站290人。截止2015年底,三明市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提高到40元,各級財政已核撥項目補助經費42500萬元,全市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235.9萬份,電子建檔率為94%,適齡兒童全程接種率98.57%,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突發公衛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率100%。登記管理糖尿病患者5.5萬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8%,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79%(省定50%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0.5%,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0.9%;規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485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率92%,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數21.45萬人,各項指標較好地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二、我市公共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縣(市、區)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參與和指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動力不足,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策解讀不到位,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項目開展情況不很了解。二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鄉村醫生年齡老齡化,不少工作崗位如婦保、兒保和防疫人員等不穩定,嚴重制約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數量和質量的提升。三是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未按規范要求開展工作,個別單位的健康檔案存在不同程度缺漏項、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質量不高。
三、實施任務落實和群眾受益的具體措施
1.強化宣傳規范化
一是結合實際,采取經常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本縣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目的是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減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現象,促使廣大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二是以健康教育為手段,真心服務百姓為目的,特別是依托村衛生所(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健康教育和醫生上門隨訪服務,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醫療衛生知識,促進溝通,讓老百姓明白國家為全縣(市、區)居民健立健康檔案、讓育齡婦女免費服用葉酸片預防神經管畸形、為孕產婦和3歲以下兒童免費體檢、為農村孕產婦分娩進行補助等等。這些都是國家為居民免費提供的服務。
2.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化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通過邀請省專家專題講座、公衛工作人員脫產到公共衛生做的好縣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每年集中2次對全市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管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每年至少一到二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地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并在公共衛生工作方面做得好、有典型的縣召開現場會,加強各縣(市、區)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3.強化指導督查規范化
一是加強指導。指導各縣(市、區)衛計局制定了每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計劃,提出了總體目標,明確了階段性目標,按照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要求,把工作目標逐項分解細化到科室和人。各縣(市、區)衛生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簽訂目標責任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所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自工作職責,為開展項目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強化督查。在縣級全面考核基礎上,每年3月中下旬,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市級復核工作,復核考核組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市級技術指導組抽取9人,組成1個組,采取聽匯報、查資料、電話隨訪、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當場以書面形式告知復核情況,并督促各地對復核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4.各級監督考核規范化
2016年三明市實行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掛鉤,制訂獎懲制度,對于考核結果不合格的縣(市、區)可扣發一定比例的補助資金,扣減資金可用于獎勵項目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市、區)和單位繼續用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形成考核獎懲激勵工作機制。
5.探索三明公共衛生服務新模式
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提高服務質量,各地不斷探索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如梅列區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助健康小屋全覆蓋,小屋以全科醫生為技術保障,免費為居民提供自助、便捷的健康體檢,指導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居民自我參與,自我管理,切實提高居民的保健和自我意識健康管理水平。沙縣推行家庭保健員服務模式,縣域內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愿意并有能力承擔家人健康指導的村居民均可到當地鄉鎮、街道報名參加家庭保健員免費培訓班,以進一步增強群眾防病治病意識,提升群眾健康生活指導、互助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尤溪縣開展慢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城東、東街等居民小區試點成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在全科醫生指導下,每兩個月在社區舉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動1次,探索慢性病自我管理,以期達到更好的控制慢性病的目的。永安市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質控員制度,舉辦了質控員專題培訓班,并逐步推廣65歲以上老年人入戶體檢工作。
參考文獻:
[1]班玉萍,張亮.試析如何做好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工作質量[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