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摘 要:實行融合教育能為殘疾學生構建一個優秀的交往和學習環境,有利于擴大殘疾學生社會的交往范圍和身心健康發展。通過融合教育、協助教學的方式,消除殘疾學生自卑,孤獨的負面心理,健全學生的人格,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完成指定的任務讓學生們感受到自身所具有的潛在能力,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正視自己、面對現實、重新評價自己,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挑戰。因此我校針對培智6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程《我的裝機歷程》實行了融合教育的教學模式的實踐。
關鍵詞: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模式;裝機歷程
一、選擇課程內容
《我的裝機歷程》是一門簡單且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對理論知識要求不多,對輕度智障學生不需要太多基礎知識就可以接受的課程。所以在本課程實行融合教育教學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教學的時間為一個月,共16課時。課程由三個活動構成:活動一“了解多媒體計算機”,活動二“設計購機方案”,活動三“安裝計算機軟件”。
設計的目的主要有:一是讓學生明白自主購買和安裝計算機,首先必須對計算機的結構和硬件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二是針對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如品牌機和組裝機的選購,通過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能夠自主判斷并作出選擇;三是對計算機完整的裝機過程有個粗略的認識,包括硬件和軟件方面。
二、課前準備
(一)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我的裝機歷程”的三個活動,必須要有安全和專業的設備。本次安排在計算機教室進行。計算機教室配有20臺計算機及一臺拆解實驗計算機。計算機教室里有投影儀,可以演示裝機過程或者播放錄像。工具準備包括:螺絲刀、手電筒、防靜電手套、教學用正版軟件等。
(二)師資配備
根據輕度智障生與語言康復生的生理特點,選擇了配備兩位教師,一位是培智6班班主任,另一位是會手語的信息技術教師。兩位教師在同一教學場所組織教學,都具備處理常見問題的能力,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學生準備
采用融合教育模式教學,對語言康復生、輕度智力障礙生和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在實施之前向聾、智障生介紹雙方的情況,對他們進行融合教育的動員,讓學生做好心里準備。
(四)教師準備
1.制定學習任務
在制定學習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融合教學的特殊性,輕度智障生和語言康復生在同樣的平臺上完成相同的學習任務,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力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狀況,對于計算機知識特別是硬件的介紹避免過分理論化和專業化,力求通俗易懂,易于操作。避免語言康復生容易完成而輕度智障生無法完成的現象。
2.準備教材及課件
教材選用的是科學出版社出版,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編著的《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科書。該教材比較符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并且書中配有dvd光盤,里面有所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包括視頻、圖片、課件等,更適合融合教育。
3.計算機專業術語
輕度智力障礙學生:只要求懂得經常使用的硬件名稱,如:顯示器、鼠標、鍵盤等。
語言康復學生:專業的手語打發以《計算機專業手語》為準,查不到的在課前與學生約定好以指語或組合手語代替。
三、教學實施過程
(一)學習準備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制訂學習目標,講解活動內容,把握學習難度。
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積極學習教學內容。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計算機硬件組成及內部結構。2.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3.了解裝機的一般步驟。4.了解計算機的原件知識及安裝。
(三)學習任務的實施
教師利用現實生活中裝機的一般步驟開展活動,以選購計算機為手段,綜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在活動一的基礎上,在了解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后,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通過網上調查比較,確定一套購機方案。本活動從設計上來講應該屬于實踐活動,涉及到的知識點并不多,從網上調查到確定購機方案,在明確了活動目的后,基本上都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三是按照裝機的流程,在購買了計算機以后,需要進行軟件的安裝工作。通過活動三,引導學生了解軟件知識,說明軟件安裝的必要性,分析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關系,逐漸展開,最后舉例說明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的方法。在這三個教學活動中,全部采用語言康復生輔導輕度智障生的教學方式及流程。以學習活動一為例,學生在每個學習任務的學習過程均按以下流程進行。
1.學生按要求分組。以兩名語言康復學生和兩名名輕度智障生為一組的組合方式組合,16人共分成4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個語言康復學生能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每組選出一名語言康復生為組長,負責教學活動的實施。
2.教師采用示范教學模式,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結合教材的圖例展示,和教師的講授過程,來了解計算機的組裝方法。教師可以多收集展示一些計算機硬件的圖片,在介紹的時候,盡量結合當前比較流行和主流的硬件設備。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盡量做到語言康復生全部掌握操作技能知識,不然無法幫助輕度智障生掌握操作技能。
3.由組長帶領大家復習活動一的內容,組長進行示范和講解,并指導組員完成操作和回答組員的疑問。由于生理特點的不同,當組長語言不清晰,輕度智障生聽不懂時,由手語教師當翻譯來幫助學生之間溝通。另外,也可以將溝通的內容寫在紙上交流。自主學習過程中,兩位教師不停的巡視和觀察學生的活動,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特別要注意輕度智障生的理解是否到位、操作是否正確,給予及時的提示和指導,但一般不干涉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紙觀察和記錄組員之間的寫作情況及發現問題。
(四)學生作業驗收點評
當學生在活動一教學結束時上交完成的購機方案后,全班學生一起分析購機方案,進行評價交流。先由個組自己介紹為什么是這樣的方案,再由別的組來評價此方案,最后由教師點評學生的方案,及時給出指導性的建議。比如:cpu與主板的接口是否相同;電源功率大小夠用不夠用;玩游戲和上網計算機的配置是否合理等建議。
(五)教學活動總結
先由學生總結,如果是語言康復生,必須用口語加手語的方式,手語教師在旁邊翻譯給輕度智障生。最后教師對本次教學活動做最后總結。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以促進團隊合作的學習,實現課堂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薛紅軍.初探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法——“任務驅動”模式的有效教學.[J] 科學教育.20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