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工作人員認真思考大數據時代提升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把握發展機遇、迎接新的挑戰。本文主要就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面臨的顯著變化及其應對措施展開討論,以期對今后的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發生的主要變化
采編工作是圖書館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顧名思義,“采”即采訪,“編”即編目。采編人員需要系統全面的做好教學、科研所需的書刊采購工作。并針對館藏圖書的薄弱環節補充藏書,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還需按照《中圖法》的規則對館藏圖書資料進行分類和編目。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
首先,非結構化數據成為采編工作目標。傳統模式下,讀者僅需要圖書館提供書籍、文獻資料。而在大數據時代,讀者不僅需要圖書館提供圖書文獻,同時希望圖書館能夠提供諸如熱點分析、動態資訊等更為豐富的、非結構化的、二次加工過的知識產品。讀者的這類要求直接改變了圖書服務模式和采編工作方式,圖書館的傳統資源也開始受到非結構化數據的沖擊。因此,采編工作不在專注于印刷型文獻、傳統音像型文獻和數據庫資料,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開始成為圖書館采編的重點,因此,采編工作從傳統的資源采集者變為資源中介者。
其次,傳統的采集模式將被改變。一般來說,傳統的高校圖書館采購工作主要通過書單預定和現場采書兩種方式進行,即便是數據庫購買,也是通過銷售公司提供具體資源清單。但是,大數據時代的采編工作除了采集傳統文獻之外,還需要對大數據價值進行挖掘,尤其是一些通過信息采集軟件無法直接、全面獲取的信息,必須尋求其他方式獲得。
第三,采編的規模和范圍空前擴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量網絡信息開始進入圖書館采編工作的范圍之內,充實了圖書館的館藏資料,擴大了讀者的信息源。但是,海量的數據也給圖書館的采編工作提出了更為嚴酷的挑戰。一方面,圖書館采編人員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各類非結構化數據,另一方面,還需要借助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素養對所收集到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評價,有時還需對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組配,以滿足讀者的需要。
第四,信息組織優化勢在必行。傳統的圖書采編編目工作依賴統一的文獻著錄標準和目錄格式的各種模式,但這種模式對采編非結構化數據已不適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必須對信息進行組織優化,其過程不僅是對信息本身的特征進行描述、分類、概括和總結、整理、加工,更多的目的在于實現大量非組織化數據的優化,現在,高校圖書館除了對已有數據進行處理外,還需要針對不同師生讀者的信息喜好和信息習慣,通過用戶關系數據分析主動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和更為優質的服務,這些都是傳統圖書館采編工作中所不需考慮的。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提高采編工作質量的途徑
1.全面理解讀者需求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圖書館讀者的需求從傳統的單一借閱圖書資料變為需要更加多元化、個性化、高標準和精確化的知識產品。采編人員只有在理解讀者當前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提供知識產品,滿足師生需求。具體來說,一是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要深入了解本校師生的信息喜好和平時關注的熱點話題,及時統計和分析本校用戶的信息傾向,并結合本館的館藏資料情況調整結構。二是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與讀者互動的平臺,及時獲得用戶各類搜索信息并進行歸類整理,發現本校師生搜索量、需求量大的信息資料,及時變更圖書館的庫存數據信息。只有全面理解讀者的需求,才能使高校圖書館真誠為師生的學習、科研工作服務,也才真正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2.建立采編工作大數據管理機制
對現行的采編工作進行改革,建立大數據管理機制是目前高校圖書館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進一步服務師生的基礎策略。首先,改革傳統的采編模式,圖書資料的采編不僅僅包括傳統的采訪和編目,而是要參與圖書館的數據分析、技術開發、服務創新和管理維護,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億用戶需求為目標的統一的、宏觀的大數據管理流程,加強與兄弟學校、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借助社會力量充實本校館藏圖書資料的數量和品種,借助大數據、大平臺實現本校圖書館的小平臺、微服務。第二,采編部門的工作應當從過去的那種在后臺默默無聞的、悄無聲息的方式轉變為臺前主動的、合作式的服務,采編人員從幕后走向臺前,與學校師生主動交流、獲知本校所需的資料信息類型;主動參加各類培訓學習,了解業界最新的動態信息和采編、管理方法,使采編部門成為學校圖書館最為主動、最為重要的部門。
3.培養和引進大數據采編人才
很多高校對于圖書館人才的引進并不重視,有些學校管理者將圖書館當做“后勤部門”看待,所調配的人員往往存在專業素質不足的狀況。針對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師生的需求,建議今后著力培養和引進一批相關專業人才,改變原有的人員結構。具體來說,首先,應當盡快引進一批具有計算機、信息工程專業背景的人才,改變目前圖書采編人員只熟練與圖書編目和圖書采訪兩大工作的現狀。使人才結構適應發展需要。第二,組織現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學習網絡技術和基本的計算機嘗試,并指導其用所學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機嘗試改善自身的采編工作,盡快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第三,研究和學習兄弟院校和公共圖書館等單位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各種措施,必要時可以聘請一些先進單位工作人員來本校圖書館開辦講座、現場指導,使采編人員樹立起大數據思維,進而更好的推進自身適應大數據模式下圖書資料采編的新要求。
三、小結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而需要圖書館和學校管理方重視大數據時代的要求,整合并重新規劃本校圖書館的采編工作,使圖書館更好的服務本校師生的學習和科研。
參考文獻:
[1]趙麗梅.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工作思路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02:55-56+73.
[2]李佼佼.關于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檢索課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07:116-118.
[3]彭文梅.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與發展[J].河北科技圖苑,2014,03:14-16.
[4]何建新.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共享策略探討[J].現代情報,2014,09:101-104+110.
作者簡介:
楊向宇(1982.2—),女,籍貫:山西省孝義市,職稱:中級,研究方向:圖書檔案。
(內蒙古財經大學圖書館 內蒙古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