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于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并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p>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二郎山,寬闊的廣場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水上公園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里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筑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由于莊浪地處城鄉,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鑄就了鄉土氛圍的形成,鄉村中的一條小路、一條水溝、一叢野草、一塊泥地、一塊石頭、田野里的蘿卜、青菜、山林間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為孩子戶外活動的游戲材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鄉土資源來開展戶外活動。這幾年的實踐中漸漸形成了具有我們鄉村特色的戶外活動,贏得同行與領導的好評。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現在的包裝材料品種繁多,美觀耐用,棄之可惜,而且來源廣泛。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我們認識到現成的玩具已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教師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不斷發掘廢舊物品的教育價值,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游戲材料。如廢舊自行車輪胎可以鉆山洞,也可以做滾圈;用露露罐做梅花樁、用奶粉筒做的手推車進行各種戶外游戲;易拉罐可以在做體育器械“小推車”“踩高蹺”,也可以做玩水、玩沙的器具;將掛歷紙或舊報紙卷起來還可作成紙棒,做體育游戲;再如利用廢舊紙箱做成龍身和龍頭玩金蛇狂舞的游戲或者做成小汽車或小船等其他活動器械,幼兒玩的不亦樂乎??傊?,廢舊物品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利用舉不勝舉,教師在和幼兒改造廢舊物品的同時,鼓勵幼兒一物多用,調動幼兒的“發現”興趣,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創造。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于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苯Y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臺”、“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制作了“開心廚房”、“樂樂美發屋”、“娃娃家”、“愛心醫院”、“水果超市小屋”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了解家鄉的文化底蘊。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游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蝴蝶,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做樹葉標本與植物粘貼畫等;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并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家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題教育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作為對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人幼兒園課程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后有機會進行個性化學習,既鞏固已有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為結合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廢舊材料設計創設了“奇石館”、“好吃一條街”、“小竹海”、“美麗的二郎山”、“梯田文化館”等蘊涵莊浪本土文化內容的區域。在活動區中我們根據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喚起孩子生活經驗的情景。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創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課題,名稱為《如何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課題編號為[2016]PLG00的研究成果之一。
(744699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三幼兒園
甘肅 平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