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5年前,一部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大陸熱播。近幾年,中國國產動畫片《熊出沒》里面的熊大和熊二,又成為非洲不少兒童喜愛的卡通形象。將這些影視作品引進非洲的是一家中國的廣播電視公司四達時代。《環球時報》記者近日采訪這家公司,了解了他們如何將中國電視劇引進非洲。
四達時代于2002年開始確定進入非洲市場,但直到2008年,在非洲第一個落地國家盧旺達的運營才正式開始。當時非洲的數字電視被一家南非運營商和幾家歐洲運營商壟斷。初裝費200美元,月收視費40—100美元,看電視對于2008年人均GDP僅為460美元的盧旺達人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我們希望把性價比最高的節目帶到非洲”,四達時代副總裁郭子琪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非洲用戶收看他們的數字電視初裝費只要幾美元,包含新聞、影視、兒童、音樂等30多個頻道的基礎套餐月收視費2—3美元,“我們完全顛覆了市場”。非洲數字電視市場的壟斷局面也因此被打破,其他運營商不得不大幅調低價格。
2012年在非洲播出的斯瓦希里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算得上是該公司向非洲引進中國影視劇的一個里程碑。實際上,打開中國影視劇這扇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郭子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盧旺達開始運營時,他們就開設了中國影視劇頻道,主要提供給當地中國人觀看。看到這些聽不懂的電視劇中的高顏值演員、時髦的打扮和現代化的城市,非洲員工們開始要求公司翻譯一些影視劇給他們看。
了解到觀眾的需求,該公司2014年成立了多語種譯制中心,選擇東非斯瓦希里語和西非豪薩語進行影視劇配音,并于2015 年8 月上線兩個中國影視劇頻道。越來越多的非洲人開始對中國影視劇“著了迷”。到2015 年年底的收視率調查顯示,這兩個頻道收視率是所有影視劇頻道中最高的。
該公司坦桑尼亞子公司CEO廖蘭芳(現已調任至贊比亞) 告訴記者,他們試圖找到一種“全世界都相通的內容題材”,而反映婆媳關系、家庭倫理關系等影視劇最符合條件。除了家庭倫理劇,青春偶像劇、動畫片也受到非洲人歡迎。郭子琪表示,非洲作為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結構十分年輕。30 歲以下的非洲年輕人希望通過看青春偶像劇,了解中國青年如何穿衣打扮、擇業交友。
目前,四達時代共有員工5000 多名, 其中非洲員工4000 多名, 當地員工比例達95%以上。然而提起非洲員工,不少在非中企就要“頭疼”了。一位在非洲常駐的中企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地人很熱情,也很善良,但就是太自由散漫,懶散、拒絕加班、缺乏責任心、沒時間觀念。機房對于數字電視傳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根據國內廣電行業標準,值班人員需要保證信號穩定度達到“5 個9”, 即99.99999%,幾乎對于任何細微的事故都是“零容忍”。但非洲員工對于這樣“嚴格標準”難以理解,“為什么這么著急”“哪怕停電1 小時,大家也能忍”“ 發電機用不了, 今天就不看電視了唄”。對于這種理念的差異,廖蘭芳坦言,“需要建立一種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思維”。
對非洲員工缺點,一些中企應對的方式就是大量派遣中方員工,但這種方式容易引起當地員工和政府部門的不滿。為了能讓非洲居民向中企員工學習,四達時代第一步做的就是培訓,由中方員工像帶徒弟一樣手把手去教。廖蘭芳表示,對于技術崗位的員工,每年培訓時間在400小時以上,還會送他們到中國、德國、美國等地進修。
此外,該公司也在向當地員工傳遞一些“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其坦桑尼亞公司有一項硬性規定:工資一律不發現金,而是按月打到銀行卡里。廖蘭芳告訴記者,非洲不少國家的人都拿日薪、周薪或者雙周薪,經常是拿到薪水第二天就花光了,一分錢也存不下來。而公司這項規定,就是希望幫助員工樹立儲蓄和計劃消費的觀念。
當然,郭子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公司到了非洲也要遵從當地習俗。公司在禮拜日不要求加班,齋月期間調整上班時間,按照當地習慣舉辦“家庭日”等活動,為了避免矛盾,公司中方員工與當地員工的飲食也都是分開的。▲
環球時報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