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臺灣“立法院”預定從今日起審查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法案,但“立委”們可能無法進入“立法院”開會,因為從18日下午2點起,成千上萬的軍公教團體代表發起了“夜宿圍城”行動,宣稱要包圍“立法院”24小時,抗議他們的年金即將被砍掉1/3以上。反政府示威在島內從來都不罕見,但近幾個月來,要求蔡英文下臺的人群中增添了臺灣過去六七十年來最主要的“社會安定力量”——軍公教警勞等退休人員,令人感慨臺灣社會是否“真的生病了”?而臺當局為了應對這些老弱病殘,竟然在“立法院”外架設了四層帶利刃的鐵絲網和路障,被揶揄“當初太陽花運動也沒這待遇”。臺灣電視臺主持人黃智賢質問當局:政府是怎樣沒錢的?還記得6800億元軍購案嗎?搞“臺獨”又讓觀光業損失了多少?
“夜宿圍城”
“年金改革大戰終于進入短兵相接的肉搏階段!”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道,《公務人員退休撫恤法》草案今天起開始在“立法院”初審,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17日發出動員令,發起“夜宿圍城”行動,分三處集結、包圍“立法院”;另一方面,“立法院”周邊也部署起高大銳利的鐵絲網和路障,數千名警力進入戒備狀態,“戰云密布,禍福難測,社會陷入糾結不安的境地”。
18日14時,幾千名軍公教抗議群眾占據了忠孝東路的一半車道,高喊“無良政府、背信毀約”、“假改革、真斗爭”、“蔡英文下臺”等口號。他們首先推選代表到“監察院”陳情,提出三大訴求,包括彈劾主導年金改革內容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等。
在“監察院”陳情結束后,抗議人群在16時左右從林森南路轉入青島東路,抵達青島東鎮江街口時,眾人便席地而坐。有人大喊:“馬英九當年砍了我們退休金,少了400萬票。今天換蔡英文砍我們退休金,我保證她萬劫不復,大家要團結起來!”“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各位看今天臺灣有好嗎?”還有人喊:“我們今天就睡這兒!”
21時許,聚集在“立法院”大門、青島東路及濟南路上三處的民眾,集體“散步”到臺北車站“野餐”。22時許,晚間參與的民眾就地而寢。據法廣新聞網稱,當晚參與“圍城”的有3萬人。
當天有近20輛大巴從臺南、臺中等地趕往臺北參加這次集會。其中彰化縣的兩輛大巴18日下午“路過”桃園機場時,車上的軍公教成員以“上廁所”為名進入機場舉標語抗議。召集人表示,他們選擇在桃園機場“向國際發聲,是為了讓國際社會看到蔡政府的無能”。
昨日比較特別的是,不少警察穿著制服游走在包圍“立法院”的人群當中,似乎沒有絲毫隔閡。一位李姓警官告訴《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這些學長們”未退休前也是與自己一樣承擔著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在鐵絲網另一邊與示威民眾對立,但因為蔡當局推動的年金改革,連退休警察也都一一站出來強烈抗議,“不把退休警察當人看”。而“這些學長們”也告訴正在維持秩序的警察,“我們是在為你們未來爭取權益、不要讓蔡政府為所欲為地破壞過去政府對軍公教警勞等的承諾”。
年金問題
年金問題在臺灣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早年臺灣經濟起飛,民間富裕,軍公教人員相對是低薪階層,退休后生活清苦,為照顧他們,當時的臺灣當局向他們承諾了非常優厚的退休待遇。比如,臺灣軍人服役20年可領退休金,也就是說軍校學員22歲畢業,最快42歲即可退休。公務員則采取“85制”,即年齡加工齡滿85年即可領取退休金;教師采用的是“75制”,也就是說50歲加工作25年即可退休;勞工則是滿65歲才可領取退休金。一些特定職業的人員還享有基本退休金以外的特殊保障。像1995年之前入職的軍公教人員至今仍享有年息18%的優惠存款利率。
近20年來,臺灣人口加速老齡化,生育率急速降低,年金制度出現“繳得少、退得早、領得多”現象,成為臺灣財政沉重負擔。臺灣有關部門曾經統計,僅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利率一項,臺灣各級政府未來17年還要再投入2萬億元新臺幣的財政預算。
近年來要求改革年金制度的呼聲不斷。2013年1月,馬英九當局推出年金改革第一階段方案,共涉及1000多萬民眾。由于缺乏與民眾的溝通,造成了軍公教勞群體的恐慌,加劇了臺灣民眾對馬英九當局的失望,這也成為國民黨2016年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英文當選后,再度祭起年金改革的大旗,她在就職演說中將推動年金改革作為“四大任務”之首,去年6月起成立了以“副總統”陳建仁為首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宣稱“犧牲這一代,是為了下一代”。此次蔡當局推出的年金改革,無論是從力度還是范圍而言,都遠超過馬英九當局,并“幾乎全員涵蓋”。正如今日新聞網報道所說,蔡英文“幾乎動了所有人的蘋果”。
昨日參加“圍城”的一位王先生,之前在臺政府做到十二等常任文官,他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他現在每月領退休金6萬多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4元新臺幣),但民進黨一直污蔑他們這種級別每月可領十幾萬元,稱他們是“米蟲”,“促使臺灣政府將破產倒閉”。按照蔡政府的改革方案,他以后每月可能只能領到三四萬元新臺幣。
令臺灣軍公教團體最為不滿的是,蔡英文當局將軍公教視為藍營鐵桿,完全無視他們的感受與訴求,更借著親綠名嘴毫不留情地將退休軍公教打成“米蟲、肥貓、既得利益者、反改革”族群,將臺灣財政問題的責任全歸咎于軍公教的退休金。
政黨算盤
臺當局高層連日來密集喊話呼吁“理性對待”年金改革。臺“立法院長”蘇嘉全18日下午稱,經過充分討論,推動年金改革已獲社會高度共識,目前臺“行政院”、“考試院”都提了相關方案,“立法院”各黨團也將提出各自版本,“院內”審查充分溝通,凝聚各界共識,制定永續年金制度。
蔡當局推動年金改革急于求成讓民眾反感不已。《中國時報》稱,如此大規模的利益觸動,卻僅僅憑著幾場年金改革會議討論定案,根本不讓社會大眾有充分表達訴求的空間,如何能教人信服。臺灣TVBS稱,在涉及數量龐大的民眾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蔡當局執意任性而為,完全輕視甚或忽視民意,才導致民眾“不得不走上街頭抗爭”。
年金改革再度激化了政黨間的矛盾。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一年前,蔡英文在民眾的歡呼和支持下風光上臺,一年不到,卻用四層、加厚、擴大范圍的鐵拒馬來面對民眾。這是何等諷刺,所謂“人民的立法院”,民進黨將不配再說這樣的話,“因為在你們心中,已經沒有人民的存在”。
另一方面,國民黨卻在“立法院”審查年金改革方案的前夜撤回了該黨的年金改革法案。前“立委”沈富雄批評說,國民黨團對年金改革拿不定主意,既不想得罪軍公教,更不愿被全民看不起,但部分“腦殘”的國民黨“立委”提出的年金版本,卻是“漫天開價、慷納稅人的慨”,比如蔣萬安、陳宜民、徐志榮提出的退休金標準都在每月2萬元新臺幣以上,而2015年的平均退休金是每月1.48萬元,即便是如此“寒酸”,社保部門估算年金將在2022年出現赤字,在2027年破產。沈富雄痛斥一些國民黨人好像“永遠不想回來執政了”。
對峙緊繃
去年9月軍公教第一次走上街頭大游行,聚集數十萬人抗議蔡政府,到當天下午5時就全部“依法解散”,被綠營媒體笑話是“僵硬的公務員”“連造反都不會”。而這一次針對“立法院”即將開始審議年金相關方案,一位陸軍退休黃姓軍官表示,這次大家包圍“立法院”將不會再是“公務員打卡上班”模式,不會“時間到了就解散”,而是會不斷地包圍下去,抗爭到底。
18日下午,《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成千上萬的軍公教人員將“立法院”周邊的幾條道路全部占滿,“太陽花”運動占領“立法院”的情勢似乎“即將再版”,只不過當時是一群不懂事的青年學生受到綠營的蠱惑而鬧事,這次卻是一群曾經為臺灣流血流汗的老人走上街頭、與蔡政府對著干。
臺灣今日新聞網評論稱,蔡當局不惜以“犧牲這一代”的強力意志推動年金改革,實為解決經濟問題無方,只能劍走偏鋒,宣揚“臺灣經濟不好是因為退休者拿了太多俸祿”,通過制造世代矛盾來轉移焦點,“遮掩執政無能”。
電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18日對《聯合報》說,現在說政府沒錢可以幫補了,所以咱們來砍年金,那政府是怎樣沒錢的?還記得6800億元軍購案嗎?還因為要搞“臺獨”不承認“九二共識”,現在觀光業和其他產業,一年最保守也少了6000億元的營收。還有為了要“反中”,服貿、貨貿協議全沒有了,那對人民和企業的前途發展,是怎樣的傷害?那是幾百個兆?
“中時電子報”18日發表快評說,形勢如此嚴峻,對峙這么緊繃,彷佛回到上世紀末“解嚴”前后那段街頭抗爭的喧囂歲月,讓人有種時空錯亂、不知今夕何夕之感。真的有必要讓社會付出撕裂的代價嗎?蔡英文說好的謙卑與溝通又做到什么程度呢?但更要命的是,民進黨政府如今的強度關山,可又能保證幾年后財政不再出問題,同樣的戲碼還要繼續折磨整個臺灣社會?▲
環球時報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