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帆
自杜特爾特2016年5月當選總統以來,中菲兩國關系幾乎實現了逆轉。擱置仲裁案、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中菲關系由此柳暗花明。菲律賓政策的調整,客觀上也令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局面得到轉圜。
但是杜特爾特的風格特立獨行,比如其口不擇言及對南海島礁問題的一時興起的“轉變”,在中國民間誘發了一種擔憂,即杜特爾特的對華政策在何種程度上是可持續的?杜氏會不會從中國身上拿到足夠好處后,翻臉不認人?
菲律賓國內最近的一些動靜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國人的上述擔憂。比如在杜特爾特“登島插旗”言論風波后,菲律賓軍方在本月16日透露,菲律賓將在下個月繼續與美國在菲境內舉行“肩并肩”年度聯合演習,這將是杜特爾特上任以來菲美兩國軍隊首次舉行的“肩并肩”聯合演習。而在去年9月,杜特爾特曾親口表示,該年10月與美國的兩棲登陸演習是兩國之間的最后一次軍事演習。
那么,杜特爾特真的靠不住嗎?筆者認為,目前遠沒有足夠的證據得出這一結論。要預判杜特爾特政府的南海政策和對華政策是否發生變化,我們不僅要看他說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尤其重要的是,我們要對菲律賓的決策機制和權力體系有充分的了解。
第一,杜特爾特深知菲律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內政問題,比如打擊毒品犯罪、恢復社會治安、緩解貧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這也是杜特爾特政權合法性得以維系的基礎。因此其自上臺之后,內政問題一直是其施政的重點。安全問題,主要是國內恐怖主義問題,才構成對國家的威脅。其領導的政府,本身對外交政策沒有傾注太多的精力。
第二,杜特爾特本人可能既不了解也不關心南海問題。菲律賓的對外政策和施政有非常明顯的個人色彩,正如阿基諾三世本人選擇激化中菲之間的南海爭端,而杜特爾特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他未必一定要蕭規曹隨。筆者在4月18日與菲律賓外交部下屬的智庫學者交流,對方表示,目前菲律賓占領著南海的一些島嶼,在這些島嶼上本來就有駐軍存在,何來“重新占領”一說?前后矛盾的言辭表明總統本人不太了解南海問題。
第三,杜特爾特的反毒戰爭以及法外處決在國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來自國會的反對力量正在集結以對其實行彈劾,其權力基礎因此受到削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其對華政策受到來自國內的批評,為了向大眾表明其是菲律賓國家利益的捍衛者,杜特爾特本人可能不得不在口頭上做出一些強硬的表示,但是這些強硬的言辭未必會付諸實際行動。
此外,杜特爾特上臺還不到一年,因為軍隊內部不同于文官的晉升制度,他本人還未能完全掌控軍隊。而菲律賓軍方與美國存在長期而又廣泛的制度性聯系,這種聯系有可能阻礙杜特爾特“擺脫美國”的努力。
坦率而言,杜特爾特對中菲關系的推動是有目共睹的,盡管目前中菲關系實際上仍有“隱患”。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要求對方奉行“親華”政策,處處與中國利益保持一致而置其國家利益而不顧,這樣反而有可能削弱其政權合法性并最終危及中國的利益。為中菲關系的長遠計,一個理性的、對華友好的菲律賓才是我們應該期待的。惟其如此,雙方才可以理性互動中發現共同的利益之所在,而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雙邊關系也才更為穩定而持久。▲
(作者是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
環球時報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