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汝強
摘 要:“去產能”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經濟工作首要任務。近期,作者對陜西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情況進行了調研。提出加快轉型升級;增強信用保證;強化信息共享等建議。
關鍵詞:陜西;經濟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6(12)-0004-02
一、基本情況
按照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規劃要求,2016年,陜西省鋼鐵行業計劃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70萬噸,目前4座煉鋼、煉鐵爐已全部停產,封存待拆,3家鋼鐵企業年內去產能目標基本完成,鋼鐵行業去產能壓力較小。而煤炭行業作為陜西省的重要支柱產業,去產能面臨較大壓力,2016-2020年,陜西省煤炭行業計劃退出煤礦76個,年壓減產能4706萬噸,2016年以來,陜西已暫停了5個新建和擴大礦區的煤炭審批。
2016年以來,陜西銀監局按照銀監會的部署,穩步推進去產能相關工作,及時組織轄內銀行業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全省煤炭、鋼鐵、水泥等五大去產能行業444戶企業組建了債權人委員會,涉及貸款金額9635.87億元,其中有61個煤炭企業組建債委會,29個煤企涉及去產能,貸款余額190.58億元。在此基礎上,陜西銀監局督促指導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多方面著手,在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去產能。一是壓降過剩產能行業貸款。截至6月末,全省銀行業機構鋼鐵、煤炭行業貸款余額1374.79億元,較年初減少18.51億元;授信客戶298戶,較年初減少34戶。二是積極發放債務重組貸款。上半年全省銀行業機構累計發放煤炭企業債務重組貸款19.97億元。同時,通過承銷債券,分散產能過剩行業信貸風險,上半年全省銀行業機構累計承銷債券412.5億元。三是支持企業轉型升級。上半年全省銀行業機構累計發放支持煤炭企業技術改造、產品升級貸款151.8億元。
二、存在問題
2015年以來,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部分企業關停,相關行業產業信貸風險加速暴露。截至6月末,全省煤炭行業鋼鐵行業不良貸款有所增加,銀行業在支持去產能過程中還面臨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一是銀政信息不對稱。去產能工作由地方政府牽頭負責,在政策制定上,銀行難以提前介入,降低了風險管控的前瞻性。政府部門對當地煤炭行業調整和優惠政策,關停并轉企業名單,以及涉及去產能企業改制、重組、清理、撤并以及轉型升級等方面信息,對于銀行業支持企業去產能至關重要,但多數銀行機構反映獲取這些信息的途徑較少。此外,政府認定的僵尸企業名單也難獲得,銀行業機構只能按照自定標準進行判斷。二是銀企信息不對稱。企業信息公開機制不完備,銀行業機構在取得企業涉訴、環保等信息時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對于部分關聯企業的授信、擔保和異地貸款情況,難以準確獲取,不利于對企業風險的準確判斷和提前應對。
(二)互保影響較大。調研發現,經濟上行期企業間互相擔保較為普遍,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部分被擔保企業被納入去產能范圍,對為其提供擔保的企業產生了不利影響。如某企業前期為一煤炭企業貸款提供了擔保,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被擔保企業貸款進入關注類貸款,使得擔保企業或有債務質量下降,影響到發債評級,提高了發債成本。
(三)人員分流壓力大。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分流安置事關社會穩定,因此,分流安置的前提是不能推向社會,必須自我消化。與周邊晉蒙相比,陜西省煤炭行業去產能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面臨著較大的人員分流壓力。以轄內某大型煤化集團為例,去產能涉及近5萬人,雖然采取了替換外委施工隊伍、承包運營外部煤礦、向非煤產業轉移、提前退休等措施,但仍有大量人員需要安置,且越往后內部安置的空間越小。
(四)準入政策過嚴。根據國家政策,去產能工作是按照地方切塊和企業名單來推進,和目前銀行業普遍采用統一的行業信貸政策之間存在一定矛盾。一是“一刀切”式退出。如某城市商業銀行西安分行根據其總行相關要求,執行從嚴信貸政策,對煤化工等行業存量授信逐步壓縮退出,即使對于不在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企業客戶,也逐步退出,不再新增授信。二是支持標準過高。如某股份制銀行總行將煤炭行業列為謹慎進入類行業,要求各分支機構只向全國排名前30的煤炭企業提供支持,其余全部退出,退出范圍遠大于國務院確定的去產能標準。
(五)緩釋措施有限。一是部分存量煤炭貸款采礦權質押仍存在困難。目前,陜西省國土資源部門雖已開始受理并辦理采礦權質押,但僅受理2014年8月以后簽訂貸款和質押合同的業務,而存量煤炭貸款中大部分為2014年8月以前辦理,這部分貸款目前仍無法辦理正式的采礦權質押手續。二是目前市場上以商業性擔保公司為主,政策性擔保公司較少,前期煤炭企業辦理貸款時以商業性擔保為主,近兩年商業性擔保公司出現倒閉潮,使得銀行前期辦理的擔保貸款的擔保有效性不足。
三、工作建議
(一)加快轉型升級。一是利用陜西煤炭“三高三低”尤其是含硫量較低的顯著特點,轉型升級打造“優質化工煤”品牌,促進產品暢銷。二是拉長產業鏈,形成以煤為主,煤炭生產銷售、洗選加工和煤化工等多種經營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綜合發展。三是盡快爭取前期已經投資近200億元的小莊等四個優質產能、先進產能煤炭項目獲得核準,既能優化產能結構,又有利于擴大轉移安置職工的增量空間。
(二)增強信用保證。一是建議相關部門拓寬采礦權辦理質押的時間范圍,解決2014年前煤炭企業貸款的增信問題。二是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過實施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擔保費補助、擔保代償損失補助、保險費補助等,健全政府、擔保機構、銀行業機構風險共擔機制。三是建議地方政府發行去產能專項債,設立產能過剩行業轉型升級扶持基金,通過分擔風險,撬動銀行信貸資金。
(三)強化信息共享。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健全行業信息共享機制,考慮到“僵尸企業”名單等信息的敏感性,適當擴大知情范圍,確保監管機構和債權人委員會牽頭行能夠獲得相關信息,以便銀行業機構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化解風險,匹配合理的授信資金,有效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
(四)創新融資方式。一是加快產品和模式創新。對于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企業,考慮其原有資產價值貶值的實際,銀行業機構應積極探索應收賬款抵押、收益權質押、排污權抵押、碳排放抵押等業務,積極支持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支持和鼓勵銀行業機構積極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信貸資產流轉業務,多措并舉盤活存量信貸。三是支持企業發展直接融資業務,改善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五)細化信貸政策。當前,去產能重點在鋼鐵和煤炭行業,其中鋼鐵行業普遍產能低端、產品粗糙,從長期看必須淘汰落后產能。而煤炭行業則不同,是在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出現的相對產能過剩。當前世界能源消耗仍以化石能源為主,煤炭行業走出困境仍有很大希望,如陜北地區,煤質優、開采成本低,煤價已由低谷時的每噸160-170元漲至每噸300元左右,部分企業正在逐漸脫離困境。因此,銀行業要著眼于長遠,辯證對待去產能,一是建議各總行將審批權限下放至分行,由各分行根據地方去產能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授信政策。二是對于產能過剩行業,銀行業機構要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思路,一企一策研究制定風險化解和支持措施,合理確定準入標準,避免“一刀切”式退出。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去產能中的金融命題[J].現代商業銀行,2016,(4):62-64。
[2]鮑燁童.產能過剩背景下的戰略選擇[J].中關村,2016,(9):86-87。
[3]程俊杰.基于產業政策視角的中國產能過剩發生機制研究——來自制造業的經驗證據[J],財經科學,2016,(5):52-62。
[4]劉瑞.化解產能過剩需力避“零和博弈”[J].人民論壇,2016,(7):44-46。
[5]應明.去產能與金融風險防范[J].中國金融,2016,(13):30-32。
The Research on “Overcapacity Red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HU Ruqiang
(Shaanxi Office of CBR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s:“Overcapacity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s, and is also the primary task brought out in this years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Recently, the author has investigated the overcapacity reduction of steel and coal industry. And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engthening the credit guarantee and enhancing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Keywords: Shaanxi;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責任編輯、校對:王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