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魏楠



2008年,在突破147美元之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跌至三十多美元。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是,油價這一輪下跌周期并沒有持續太久。從2009年開始,國際油價一路上揚,最終維持在了100美元的水平,直到2015年下半年的新一輪下跌周期。
中國龐大且日益增長的原油進口是支撐2009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揚,并最終維持在100美元水平的最大因素。
中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國。與此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由于石油消費量巨大,國內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中國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在原油生產方面,2008年到2016年,中國原油產量僅增長了997萬噸。除去2016年受到國際油價地位運行的影響,與最高峰相比,也僅增加了2359萬噸。
與乏力的原油產量增長相對應的,是原油消費量和對外依存度的增加。從2008年到2016年,原油消費量增加2.12億噸,8年增長58%。對外依存度也從48%增長到了65%。
與上一個十年相比,中國石油工業已經走到了改革與變化的十字路口。盡管依舊取得了成績,但原有體制下的增長疲態盡顯無疑。2008年至今,中國石油工業暴露出了哪些問題?這對石油工業的現在和未來又產生了哪些影響?
上游:增產的壓力
原油產量增長乏力,可以從中國主要油田產量變化一窺究竟。自從大慶油田突破了我國陸上石油資源陸相地質的找油難關之后,中國主要油田幾乎都以陸相油田為主。但在松遼平原和渤海灣盆地之后,中國還鮮有大型油田的發現。長慶油田和塔里木油田以生產天然氣為主。
盡管在2010年,中海油建成5000萬噸油氣當量的“海上大慶”,但是即便不考慮其中天然氣產量的因素,中海油的國內油氣產量也沒有能夠維持在5000萬噸。
縱觀中國油田,在2008年至2016年這個時間段,能夠保持原油產量增長的幾乎不存在。油田一級幾乎都在依靠以氣補油或者增開新的區域來維持產量。目前的主力油田中,以大慶油田的時間最為悠久。50年的時間,油田開發可以說是進入中后期,產量下降在情理之中。
找到新的油田,用更先進的技術發揮舊油田的潛力,是當前中國石油工業上游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5年7月,新疆首次試點油氣勘探社會招標。京能集團等3家非油企業競得4個油氣區塊的勘探、開采權。2017年1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同意退出近30個油氣區塊,由新疆國土資源廳面向全球公開招標。
區塊是石油上游企業的核心資產,長期以來中國的油氣區塊退出機制并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大量區塊在四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的評價體系中屬于沒有經濟效益,而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又不能進入市場。
隨著新疆的破冰,中國石油工業的上游改革未來可期。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有頁巖氣區塊招標的經驗在前,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石油上游業并不是適合所有的非油氣企業。在形成一個成熟、多元、有競爭力的上游市場前,還有很多的企業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
煉油:擴容與升級
與龐大的原油消費量相匹配的,是中國不斷增長的一次加工能力。從2008年到2016年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長了60%。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不再是“稀有物種”,轉而成為很多新建項目的標配。
在這數年的增長中,中石油在煉油產業對中石化進行了大踏步的追趕,更多的新建項目充分暴露了中石油在煉化市場的雄心。
而煉油市場的另一大變局來自于國家政策。2007年7月,國三標準在全國全面實施。2017年1月,國五標準在全國全面實施。延續十數年的油品升級之路,不僅僅讓中國的油品質量標準追上了發達國家的腳步,也讓煉化企業每年都投入數百億以用于煉廠的設備、技術升級,帶來了龐大的市場。
海外并購:退燒之后,何去何從
海外并購是這一時期中國石油工業繞不過去的重要節點。以2014年為界,前后有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
2009年是中國石油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轉折期。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急轉蕭條,國際油價大幅“跳水”,油氣資源價格相對走低,給中國石油企業帶來一定的并購機遇;二是近年來主要西方國家出現政府債務危機,西方跨國石油公司對中國公司的態度由高度警惕轉為一定程度的合作;三是部分欠發達資源國政府對油氣資源管控程度有所放松,相對增加了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空間。基于以上因素,加上中國石油企業已積累了較豐富的國際化經驗,海外油氣并購開始進入規模擴張與快速提升階段。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擴張過快,海外并購在2014年就明顯有所放緩。進入2015年,油價的斷崖式下跌對中國海外項目在經濟效益的打擊更是十分明顯。中國公司以目標油價為80美元標準進行溢價收購的項目幾乎很難在40美元的市場中依然保持可觀的經濟效益。
盡管油價始終在周期性的變化,不能在低油價時期簡單評價海外并購的成敗。但是中國石油企業群體性的在高油價時期溢價買入海外資產的行為,值得我們去思考,在國家能源安全大帽之下,國家石油公司如何平衡自己的經濟效益。
33美元
2008年7月11日,紐交所原油交易最高價沖破147美元,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然而僅僅半年的時間,紐交所原油交易最低價就在2009年1月跌到了33美元的低谷。中間一度攀升后又再度下跌,至今也只恢復在50美元的水平。
百科詞條 看詞條,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