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2016年,“單晶硅”這個詞突然火了起來,雖然此時的光伏市場仍然攥在多晶硅的手上,但是風向的變化讓人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單晶硅的價值。
如果說協鑫是多晶硅片的帝王,那么隆基便是單晶硅片的代名詞。不論國內多晶市場怎樣好,隆基都不曾涉足多晶領域,一直篤定單晶,不斷為單晶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而努力。
隨著“領跑者”計劃的推行,國家對于光伏技術和成本的要求開始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更為高效的光伏產品,以期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多晶雖然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單晶具備更高的效率,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單晶的許多技術也已取得突破,單晶隱隱有強勢回歸的趨勢。
單晶的歸來瞬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作為一家專注于單晶十幾年的企業,隆基已經發展成為單晶硅片全球第一的供應商,在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等環節均有巨大的優勢,接下來或將是隆基耕耘多年之后收獲的時候了。
單晶擴張
由于單多晶的晶體生長工藝不同和在晶面等結構上差異,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在晶體品質、電學性能、機械性能方面都不盡相同。
在太陽能發電利用上,單晶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可靠性均高于多晶電池,但是單晶的成本要高于多晶,后者在廣大的市場和不斷研發下,其效率也在不斷地提升。
事實上,單晶和多晶各有優劣,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就像是兩條腿走路,一段時期內可能單晶走得快一些,在另一段時期內可能多晶會走得遠一些。但是,隨著這些年單晶技術的突破,在這一個周期似乎單晶的風頭更盛一些。
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單晶硅下游的電池和組件企業開始越來越多的接納單晶硅產品,單晶硅和多晶硅組件的價差約在0.1元/W。多次投料、控制拉棒速度來提高月產量以降低拉棒成本,通過導入金剛線以降低切片成本。
2014年,在金剛線切割還尚屬新鮮事物的時候,隆基就已經開始對這種新技術展開研究。最終,金剛線切割在單晶領域大顯神通,大大提高了硅片的產出率。
隆基董事長鐘寶申曾說:“不領先不投入。”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的光伏企業在多晶路線上瘋狂的投資擴張,但是隆基在單晶上卻略顯沉寂,一直在研發和技術上下功夫。
也許是厚積薄發,從2012年開始,隆基開啟了他的擴張之路。2012年10月,西安隆基完成擴產,硅片產能突破1GW;12月,寧夏隆基二期項目建成,單晶硅棒產能達到8000噸;2013年8月,銀川隆基三期項目建成,公司單晶硅棒產能達到12000噸;2014年12月,無錫隆基二期項目建成,單晶硅片產能達到3GW。
在單晶硅磅和硅片上站穩腳跟后,隆基開始像電池片、組件和電站拓展。2014年10月,隆基收購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股權,公司業務向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拓展。
目前,隆基的核心產能均在按計劃建設中,云南、寧夏幾個基地硅棒硅片產能建設不斷推進,泰州、衢州、合肥電池組件基地也滿荷運轉。“2017年單晶硅片產能達到12GW、2019年達到20GW,2017年單晶組件產能達到6.5GW、2019年達到10GW。”隆基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尚耀華這樣描繪未來的藍圖。
逆襲之路
在過去幾年光伏制造企業擴張中,我國企業過于追求擴張速度,相當一部分企業選擇了多晶硅路線,目前國內只有五六家企業生產單晶硅片。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單晶路線廠家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家公司。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2月,公司名稱由原“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為光伏和半導體產業產品和服務。2012年4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在決定單晶還是多晶路線之時,創始人李振國和他的團隊在思考:“光伏產業未來發展道路過程中服務的實質是什么?光伏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如何?”
李振國的答案是:行業服務的本質是平價上網,而能夠實現平價上網的技術路線就是單晶;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則是:未來光伏行業一定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
17年來,隆基股份專注于單晶技術路線,通過技術研發提高產品效率,并由之前只專注單晶硅片環節向光伏產業下游環節延伸,現已形成單晶硅棒、單晶硅片、單晶硅電池、單晶硅組件、分布式光伏電站和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全產業鏈。
2015年,國內單晶硅市場份額從5%增長至15%,出現顯著的提升。單晶硅路線實現了革命性的成本突破,加之單晶硅高效率、高可靠、發電能力強的優點,單晶硅終于實現逆襲。
隆基2015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達到59.47億元,同比增長61.60%;實現凈利潤5.20億元,同比增長77.25%。隆基單晶硅片全年外銷4.17億片,同比微降3.83%,自用1.59億片;電池片銷售237MW,同比增長4.7倍;單晶組件外銷720.91MW,同比增長17.3倍。根據隆基的業績預告,隆基2016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全年增長100%左右,凈利潤達到14-16億元。
此外,隆基還與林陽能源、招商新能源、中民新投、SunEdison、中廣核、特變新能源等9家光伏運營商簽訂了總計13.5GW單晶組件和3GW硅片等大訂單,將分別在2016-2018年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