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榮
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新形勢下,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使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適應、相協調,這是廣大鄉鎮文化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親近于民,努力打成一片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的源泉,是當今時代的熱點話題。當今的文化已經越發趨向于大眾化,從而被各階層的人們所共享,而群眾文化極其顯著的一個特征——親民性,只有“為了群眾、親近群眾、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順利的開展好文化活動。結合我鎮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又是聯系村工作隊員并經常被派下村工作的實際,抓住走村竄寨的時機,與群眾談談心,話話家常,尤其與當地文化骨干分子時常保持交流,了解他們的文化需求,而且讓群眾感到與他們是“一家人”,愿意支持、配合,愿意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些看似與開展文化工作無關痛癢的事情,往往是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開展文化工作時做到心中有數的前提。
二、組建文化隊伍,拓展文化陣地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大眾的文化,壯大文化隊伍才是做好農村文化工作的基礎,他們是開展文化活動的生力軍和傳播者、領頭羊,建立穩定的文化隊伍,是加快推進基層文化建設的資源保障,是體現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實現存在價值的核心力量,決定著文化事業的興衰成敗。我鎮文化站建設作為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龍頭,充分的挖掘了企業、部門、單位和成功人士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進包括鄉鎮文化站在內的村、組、戶四級文化建設,鼓動當地文化骨干力量,根據個人喜好,組成文化隊伍。現在已經成立的多支文藝隊、陀螺大隊、民族民間器樂傳承協會和文藝骨干聯誼會,使得參與文化活動活動的人員遍布到了鎮屬各個領域。文化活動隊伍的壯大,不僅能充分發揮鎮文化中心的文體活動廣場、電子閱覽室等設施設備育民、樂民的作用,還能充分利用起村組文化活動廣場、村農家書屋開展文化活動,同時又能把鎮屬各單位、企業的文化活動力量也拉攏進來,促進廣大群眾求知、娛樂和交流,拓展了文化活動的空間。
三、積極開展培訓,培養文藝人才
文藝骨干是確保農村文化蓬勃發展的人力保障,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培養一批熱愛群眾文化事業,具有一定文藝特長的文藝骨干,是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保障。我鎮高度重視文藝骨干的培養,深入地挖掘農村文藝骨干,充分發揮了民間藝人、文化和文藝愛好者在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采取“走下去、請上來、帶出去”的辦法,千方百計為農村文藝人才提供培訓的機會,創造交流的舞臺。由于我鎮行政村、自然村分布在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我鎮文化中心根據群眾需求,采取“深入村寨——請來鎮文化中心——推薦外出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開展文藝培訓、業務輔導、組織觀摹等,多次組織農村文藝愛好者培訓,取到了“文藝骨干越來越亮,群眾參與越來越多”的效果。同時,為骨干們創造鍛煉的舞臺,鼓勵她們在鎮文體廣場和村組場地“天天廣場舞”,充分的發揮了文化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有效的提升了農村文化的品味和檔次。
四、抓住“節慶文化”,創造才藝舞臺
愛展示自己的亮點,是人的天性。熱衷于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也都有把自己的才藝“亮給人看”的欲望,農村文藝愛好者也不例外。但是我鎮文藝愛好者“業余”的突出特點,是制約他們把才藝“亮給人看”的瓶頸。換句話說,他們是在務農或經商的業余時間發展文藝愛好的,是茶余飯后的忙里偷閑來娛樂的。平常農忙時節是很難組織才藝展示和交流的,只有節日時才會騰得出充裕的時間,這就要利用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以節日為載體的——“節慶文化”,來開展文化活動。節日文化是群眾文化的大頭,也是群眾文化的高峰。如春節、元宵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幾乎每個人都匯入節慶活動的洪流之中。隨著我鎮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人民群眾對節慶文化的期望值更高,要求更強烈,參與面更廣。這是個組織群眾文化工作的絕佳時機,也是廣大文藝愛好者展示才藝的絕佳機會。要“搭建表演平臺、積極組織動員,大力開展宣傳、廣泛邀請各界、爭取各種支持”,不僅使文藝人才得以嶄頭露角,還能達到以節日的喜慶襯托出文化的盛宴的效果。
五、走進村組聯歡,盡情與民同樂
聯歡形式不拘一格,活動場地因地制宜。利用生日賀歲、娶親嫁女、迎親送友、喜慶豐收、茶余飯后等等時機,與當地文藝骨干隊伍和民間藝術團體溝通好,再取得辦事主人同意就可以開展文藝活動了。我鎮是寧洱縣有名的“市級嗩吶之鄉”,不僅嗩吶師父多,而且三弦和蘆笙的民間藝人也眾多,加之各村組都組建了文藝隊,“相當玩得起”。同時,各家在操辦這些大小事情中喜歡請藝人“熱鬧熱鬧”民風民俗濃厚,老老少少“三弦一響腳桿就癢”。這就為開展文藝活動奠定了基礎,既傳承了民間優秀文化,又娛樂了身心,吸引群眾遠離了“酒文化”、“賭文化”,有力的構建了和諧社會。
總之,隨著新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要開展好群眾文化工作,僅僅有工作激情是不夠的,還應該積極學習各方面知識,勇于實踐,不斷總結出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