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培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01
骨科住院病人因車禍或意外事故、多發傷及復合傷等嚴重創傷者多、病情復雜、變化快,臥床時間相對較長,易并發各種并發癥,易涉及法律問題,因此做好創傷患者的心理護理是一項很重要的工程。
1.心理特點分析
1.1 憂慮型患者的心理 此類患者因傷重而憂慮重重,害怕自己會殘廢,表現為緊張、焦慮、擔心害怕、坐立不安、哭哭啼啼、失眠等。護士應針對此類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生活上多關心、多照顧,準備一些書、報紙和雜志供其閱讀,護理上熱情耐心,服務周到,以激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1.2 恐懼型患者的心理 此類患者因傷口劇烈的疼痛、行動不便、夾板固定后處于強迫體位等諸多原因[1],會產生害怕、驚恐的感覺,從而產生心悸、冒汗、發抖、渾身麻木、寒顫、潮紅、窒息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惡心、眩暈、腹部不適等癥狀表現,嚴重的會暈倒休克。
1.3 多疑型患者的心理 此類患者不僅是軀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對心理上也是一種強烈的刺激。表現為各種身體的不適,通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心神不寧、渾身燥熱、潮熱多汗等,如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還會有頭痛、胸悶等癥狀,患者常常會糾纏于某一軀體主訴,并容易產生疑病觀念。
1.4 絕望型患者的心理 此患者是對肢體功能恢復失去信心,表現的是情緒抑郁,語言減少,反應遲鈍。患者感到精神不濟,想做事卻做不動,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現焦慮,嚴重可出現輕生意念。
2.護理策略
2.1 對憂慮型患者的心理護理 對此患者術前心理護理十分關鍵和必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術前主動和患者交流,介紹手術方法技術前后醫療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擔心害怕等心理,并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同時介紹成功病例為患者和家屬樹立信心[2]。
2.2 對恐懼型患者的心理護理 對此患者護士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并仔細觀察病人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應以有耐心、和藹、親切的態度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精神安慰及宣傳康復常識,緩解病人的恐懼、煩躁、悲觀等不良心理,使病人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并積極配合治療[1]。
2.3 對多疑型患者的心理護理 對此患者心理護理貫穿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整個過程。護士每天都要接觸病人做各種治療,從接觸時間上來說具有連續性,是進行心理護理的最佳人選。術前心理護理能有效減輕病人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3]。鄭捷等[4]研究表明,術前心理護理可減輕病人的軀體化及多疑癥狀,降低再植指血管危象的發生。同時護士特有的女性的體貼、耐心、細致、遇事不慌、嚴肅穩健的美好形象,其本身對病人就具有良好的心理感染性和心理教育的力量[5]。
2.4 對絕望型患者的心理護理 對此患者一般情緒悲觀,不愿意說話,護士很難與其交流,護理人員要注意溝通技巧,要主動接近他們,熱情接待,并根據病情安排合適的病房,并留陪護對患者進行監護。護理人員應表現高度的責任感及飽滿的熱情感染患者,讓他們感到醫院的醫生、護士是值得信賴的,從而樹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
3.小結
綜上所述,護士既要注重生理護理,更要注重心理護理,要求每一名護士注重醫學模式,對每個護理環節都應做到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要牢牢把握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以保障護理安全,做到“讓患者滿意,讓患者放心”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6]。
參考文獻
[1]張立蘭.運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四肢骨折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2):3385-3386.
[2]葛麗平,張偉陽.21例骨外固定交腿皮瓣治療足裸部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1,09:32-33.
[3]呂云芳.術前護理干預對手術病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34-35.
[4]鄭捷,張曉敏,王琦,等.斷肢再植者戒煙后心理狀態與血管危象相關因素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30-1832.
[5]趙穎.手術病人156例的心理護理[J].醫藥世界,2009,11(10):656-657
[6]曹淑芳.細節管理在產科護理安全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2007,21(增刊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