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璟

【中圖分類號】R2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1
淋證是指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癥的病證,我科運用石韋散加減治療泌尿系結石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2年lO月~2017年3月期間在本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3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情況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1]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泌尿系統結石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多飲水、解痙止痛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石韋散加減,如下:石韋20g、瞿麥15g、萹蓄10g、白芍10g、金錢草20g、海金沙12g、木香15g、冬葵子15g、王不留行10g,牛膝10g,隨癥加減,上述藥物每日一劑,隨癥加減,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連續治療15天。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文獻[2]擬定:痊愈:超聲檢查示結石完全排出,患者癥狀完全消失;有效:超聲檢查示腎內及輸尿管內仍有殘余結石,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無效:結石數量無變化,無結石排出。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軟件SPSS17.0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5例痊愈,有效8例,總有效率達到85%,對照組有4例痊愈,有效為6例,總有效率為65%,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3.討論
泌尿系結石泌尿系結石又稱尿路結石,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結石,是泌尿系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泌尿系結石大發生與年齡、性別、職業、社會經濟地位、飲食成份和結構、水分攝入量、氣候、代謝和遺傳等因素有關。
祖國醫學認為泌尿系結石屬于“淋證”范疇,病因主要為外感濕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內傷等引起,若濕熱久蘊,熬尿成石,遂致石淋。中醫藥在治療泌尿系結石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魏從強[3]對于泌尿系結石的中醫辨證,中醫認為濕熱蘊結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病理基礎,氣滯血瘀是該病病變過程中的主要病理改變,因此清熱利濕、活血行瘀、通淋排石是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有效手段。本文運用石韋散加減治療泌尿系結石患者,瞿麥、萹蓄清熱利濕通淋;金錢草、海金沙、石韋排石化石;牛膝、王不留行活血軟堅;白芍、木香理氣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排石通淋作用。本文研究得出結果,治療組5例痊愈,有效8例,總有效率達到85%,對照組有4例痊愈,有效為6例,總有效率為65%,綜上所述,本文運用石韋散加減治療泌尿系結石患者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 /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張軍會,楊淳.中醫辨治腎結石經驗[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3):447-448
[3]魏從強,王長虹.泌尿系結石中醫辨證論治體會[J].國醫論壇,2012,27(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