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華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1
本病辨證首分虛實。虛證,多屬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臨床特點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實證為邪熱擾心,臨床特點為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養或不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神不守舍而不寐,且與肝、膽、脾、胃、腎相關。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為肝火內擾;脘悶苔膩而不寐,多為胃腑宿食,痰熱內盛;心煩心悸,頭暈健忘而不寐,多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屬脾虛不運,心神失養;心煩不寐,觸事易驚,多屬心膽氣虛等。本研究采用中成藥失眠顆粒聯合綠色治療方法經顱磁刺激技術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不寐,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臨床確診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失眠病程大于半年;意識狀態良好;言語功能基本正常;無精神病及癡呆病史;無心臟起搏器植人及耳內鼓膜穿孔者;年齡45~75歲;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制定的成人失眠診斷標準。將符合納入標準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治療組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12±12.48歲。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8.47±11.02歲。納入樣本86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兩組患者資料無差異,可納入比較。
2.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以失眠顆粒加經顱磁刺激治療。失眠顆粒(陜藥制字Z20130o54)由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制藥廠生產,用法:1袋,每天下午6時及睡前各服用1次;經顱磁刺激治療由??漆t師制定治療方案,技師操作完成,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lOd,間隔1d后再次治療10d,總療程為21d。對照組給予睡前右佐匹克隆片1mg,口服,治療21d。
3.療效標準
多導睡眠呼吸監測:主要數據包括整夜睡眠效率,入睡潛伏期,夜間總睡眠時間,夜間總覺醒時間及次數,REMS百分比等指標進行效果判定l6]。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根據評分高低判斷睡眠障礙嚴重程度,評分為7~11分判定為輕度,12~16分為中度,17~21分為重度。改良《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病的療效判定標準為,治愈:總睡眠效率>75,入睡潛伏期<30min,總睡眠時間≥6h,睡眠時相、睡眠分期正常,晨起精力充沛;好轉:睡眠效率率45~759/6,總睡眠時間3~6h,深睡眠(3、4期)比例正常,晨起精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日間仍有疲乏感;無效:睡眠效率%45,總睡眠時間<3h,晨起頭昏、乏力,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
4.治療結果
兩組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療前后比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導睡眠監測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改善(P<0.05);兩組間比較,治療組多導睡眠監測結果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前者治療有效率達97.7%,組問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失眠顆粒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缺血性卒中后不寐可明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5.討論
失眠目前已經作為腦血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治療失眠并不是治療睡眠本身,而是改善患者整體預后,預防卒中再次復發,進而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對臨床較頑固的失眠,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者可給予鎮靜催眠藥物口服,即經典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侖等,和新型的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右佐匹克隆,由于傳統的苯二氮卓類藥副作用多,戒斷效應、后遺效應、劑量依賴明顯,不宜長期服用,新型的非苯二氮卓類藥物以右佐匹克隆為代表,起效快,后遺效應和不良反應少,是目前治療失眠的首選用藥,也是本研究以此作為對照組的原因。
但是患者長期服用右佐匹克隆同樣會形成藥物依賴和劑量依賴,日久造成其恐懼心理,又會加重失眠。經顱磁刺激技術是一種局部物理治療方法,無痛,無創,無傷,最早用于治療精神疾病,目前在睡眠障礙治療中也取得了較好療效,通過電磁感應效應產生局部電流,改善離子流動,或興奮或抑制局部大腦皮質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于失眠的治療一般采用低頻刺激。經顱磁刺激治療失眠病立桿見影,但患者停止治療后有相當一部分人失眠再次發作,主要因其作為一個局部的物理治療,短期內效果明顯,但長期療效欠佳。
這時配合中醫藥治療可以改善遠期療效。失眠顆?;痉搅x源于丹梔逍遙散,主要功效為“養血安神,清熱疏肝”,適用于“肝郁化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失眠,主要藥物組成為清熱舒肝組藥物(丹皮、梔子、黃芩、柴胡、郁金),養心安神組藥物(棗仁、茯神、柏仁、白芍、遠志、當歸),舒肝理氣組藥物(合歡皮、川I芎、甘松),重鎮安神組藥物(龍骨、牡蠣)等組成。其病機源于卒中后患者或生活不能自理,或言語不利,或肢體活動受限,都遺留有一定程度的殘障,產生自卑心理,因此中風后患者情志因素在失眠中占很大比例,符合中醫學肝郁氣滯,日久肝郁化火,耗傷心血,這是中風后患者發病的基本病機,失眠顆粒恰好切中此病機,能改善卒中后不寐患者的肝郁內熱,心血不足的病理狀態,改善失眠,同時其藥物寒熱并用,藥性平和,適合長期服用。因此失眠顆粒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不寐可明顯改善患者睡眠狀況。
參考文獻
[1]閆子堂.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特點[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O(9):1216-1217.
[2]AbdulrakeebA,劉中霖,陶恩祥.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臨床異質性研究E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0,31(5):681—684.
[3]張衛東.經顱磁刺激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現狀[Jj.中國醫療設備,2O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