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鳳
【中圖分類號】R2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偏頭痛是神經內科疾病中的常見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中重度、搏動樣偏側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等并發癥,持續時間較長,同時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對患者的工作生活、睡眠等產生嚴重影響。偏頭痛護理中給予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消除癥狀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隨機選取82例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護理干預在偏頭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做如下報道。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1988年國際頭痛協會關于偏頭痛的診斷標準[2];(2)排除精神疾病以及心功能不全患者;(3)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40.5±6.4)歲;平均病程(2.2±0.5)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41.6±6.1)歲;平均病程為(2.3±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給予對癥藥物治療以及心理護理,增加與患者溝通交流,營造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光線柔和、溫度適宜,對患者病情進行詳細記錄,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因長期偏頭痛,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以及多疑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多溝通交流,耐心對患者進行安慰,多與患者進行換位思考,傾聽其敘述,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院的各項檢查,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2)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詳細說明偏頭痛的發病機制、誘發因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效果等,以幫助患者有效避免誘發因素。在出現偏頭痛時告知其保持安靜休息,并使用少量的鎮靜藥,多攝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保持良好的情緒。(3)睡眠護理指導:護理人員需給患者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對其建立規律作息時間、適當的身體鍛煉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指導。(4)放松療法護理:護理人員需建立舒適的住院環境,給予患者放松的音樂與訓練,以使患者身心放松,平衡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5)社會支持:經過隨訪等方法盡可能了解到患者家庭的情況,與患者家屬進行真誠溝通,囑咐家屬多關心、照顧患者,強化社會、家庭支持,促進患者康復。
1.3 護理療效評價[3]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在紙上劃一條10cm的橫線,0端表示無痛,10端表示劇痛,讓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一記號,以表示疼痛的程度;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滿分記為10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應用±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療效的對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頭痛發作時間、頭痛頻率以及VAS疼痛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偏頭痛是原發性頭痛類型病癥,主要表現為偏側疼痛。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不規律等,近年來偏頭痛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產生偏頭痛后會伴有惡心、嘔吐、胸悶以及眩暈等臨床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3]。隨著醫學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有了更高的需求,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護理干預,促進改善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關心、安慰患者,指導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給予音樂療法與康復訓練指導,幫助患者調節神經系統興奮、抑制平衡,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對患者規律作息時間進行指導,充分獲取家屬、社會支持,對患者疼痛原因進行解釋、有效進行健康宣教等,避免偏頭痛誘發因素,有效緩解疼痛,消除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減輕頭痛發作的程度以及發作的頻率,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從整體上增強偏頭痛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中分別對偏頭痛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偏頭痛癥狀,護理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偏頭痛患者護理中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緩解疼痛癥狀,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穎.急性期偏頭痛患者負性情緒的特征及心理護理[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12(1):117-118.
[2]陳文姿.護理干預在偏頭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179-181.
[3]薛志堅,王琳,林真真.護理干預對偏頭痛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