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琳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1
小兒包皮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小兒泌尿外科疾病,對于患兒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利的影響。目前,臨床對于小兒包皮的治療主要采取的小兒包皮環切術[1]。小兒包皮環切術在小兒包皮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療效,但是小兒在采取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手術的實施會對患兒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創傷,并且會導致患兒出現恐懼、焦慮等多種不良情緒。以上因素均會對患兒的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2]。因此,積極地探索小兒包皮環切術后的有效臨床護理措施,降低來自身心因素對手術的影響,是目前臨床護理工作者急需開展的一項工作。筆者在本次研究中就對小兒包皮環切術后的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進行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采取方便抽樣法抽取82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小兒包皮環切術治療的小兒包皮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均為41例患兒。觀察組41例患兒,患兒年齡5—14歲,平均年齡(7.9+1.2)歲。對照組41例患兒,患兒年齡6—15歲,平均年齡(8.5+0.9)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之間的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 臨床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小兒包皮環切術護理,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給予排尿體位訓練、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具體實施如下:
①體位訓練。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掌握正確的排尿體位,包括跪姿式:指導患兒平躺在床上,護理人員在患兒右側,右手深入患兒背部,左手托起患兒頭部,雙手用力扶起患兒,使患兒坐在床上。指導患兒后屈雙下肢,護理人員雙手深入患兒的腋下,協助其用力向上使其成跪姿,以利于其排尿。俯臥式:指導患兒平躺在床上,護理人員協助患兒采取左側臥位,叮囑其先屈曲左肘、左膝并支撐在床上,然后協助患兒屈曲右肘、右膝呈俯臥位,以利于患兒排尿。不僅如此,護理人員還要告知患兒及其家長,當患兒有尿意時,要及時采取以上體位進行排尿[3]。
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多于患兒接觸,以和藹的態度與患兒互動,可以摸摸他們的頭、拉拉他們的手,樹立良好的形象,使患兒愿意主動接近護理人員。當患兒在術后由于疼痛而出現排尿困難而導致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向患兒及其家長解釋出現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積極地疼痛護理措施幫助患兒緩解疼痛。同時指導患兒采取深呼吸的方式進行放松治療,達到穩定患兒情緒的目的[4]。
③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向患兒家長講解堅持排尿體位訓練對疾病恢復的有益性,積極做好避免術后并發癥的各項措施。利用方法健康宣教資料、講座等方式實施術后飲食、切口護理等方面的健康宣教[5]。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在分析過程中,對計數資料使用(±s)的方式進行表示,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的方式進行表示,用X?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術后排尿困難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術后排尿困難發生率2.4%(1/4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6%(6/4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術后不良情緒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術后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發生率19.5%(8/4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6%(15/4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家長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97.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6%,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學數據如下:
3.討論
綜上所述,對小兒包皮環切術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排尿體位訓練、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能夠顯著降低患兒術后排尿困難發生率,不良情緒發生率,從而顯著提高患兒的手術治療效果及其家長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羅玲,劉印龍,宗飛紅,等.醫用霧化面罩在小兒包皮環切術后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6):100-101.
[2]陸奔,黎俊紅,鄒敬仙,等.護理干預在小兒包皮環切術后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6):61-62.
[3]劉曉紅,陳蕾,高新躍,等.父母陪護對行包皮環切術患兒疼痛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3,(6):63-65.
[4]魯雪春,沈麗.人文環境因素在小兒包皮環切手術護理干預中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290-291.
[5]鄭燕君,賴志鴻.小兒包皮塑料套環套切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2013,23(1):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