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悅 倪梓桐
【中圖分類號】R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指顱內局灶性血管病變造成突發性、可逆性、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癥狀約持續15分鐘左右,不會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癥狀[1],因其癥狀發作迅速恢復快不留后遺癥,容易被人們所忽略。衛生部2009年的統計資料[2]顯示。在城市和農村居民死亡原因中,腦血管病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二。缺阻性卒中患者占所有腦血管病例數70%以上,且很多患者是復發性腦卒中的高危個體[3]。而高復發率是導致卒中患者預后差、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提高TIA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探討護理干預對TIA患者的作用,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對其中39例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36-88.5歲,平均年齡67.5歲。本組患者診斷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4]。其中頸內動脈系統TIA40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IA38例;行頭部CT.MRI檢查,未發現出血、梗死、腫瘤灶。排除標準:既往有腦梗死、腦出血、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21例,女員18例;年齡35.5-88.6歲,平均年齡69.2歲。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7-89.6歲,平均年齡68.1歲。年齡、性別比、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2.1 觀察組給予針對危險因素的護理措施,如基礎疾病方面,藥物使用、發作時安全護理等。腦卒中首要、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和TIA的發病高度相關[5],需要進行系統性隨訪及監測。應幫助患者正確服藥,降壓到理想水平,保證血壓相對穩定。護理人員應進行宣傳教育,指導患者自測血壓,掌握正確血壓計規范化的測量方法。只有腦動脈血管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才能避免血管器質性病變惡化。針對高血脂患者要注意及時控制血脂,因其能增加血液軸滯度,減慢血流速度,容易造成血小板聚集最終血栓形成。而糖尿病患者應維持血糖正常水平,定期測量等。此外,TIA患者發作時容易出現一過性失明或眩暈從而摔倒,注意采取適當防護措施等。TIA患者突然發病時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煩躁等情緒變化。護理人員應采取心理護理措施,關心愛護,用溫和熱情的語言與患者溝通,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正確服藥,不得隨意終止、更改藥物。告知其用藥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
2.2 提高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的認知水平。認知、態度、信念等是產生及影響相關行為的重要因素。Diez—Ascmo等[6]的研究發現。卒中患者對卒中及血管危險因素等知識了解度低,這對患者卒中二級預防的依從性有消極影響。護理人員通過干預.提高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的認知水平。改變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的態度.從而直接影響行為方式的改變。在Sit等[7]進行的類實驗研究中,試驗組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參加護士領導的以社區為基礎的小組會議,每周2h,小組會議包括講授、游戲、經驗分享、體驗性的學習方法等,以促進小組間的互動和個人反饋。3個月后在卒中知識的認知方面有顯著提高。同時,在服藥依從性、高血壓的控制、發生卒中時尋求治療、低鹽飲食等行為改變方面,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認為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預防卒中復發的A我健康照護管理能力。與國外相比較,國內的護理干預措施形式相對單一。多以講座、宣教的形式為主。如蒲莉[8]通過健康教育、主題講座等方式,宣傳腦卒中二級預防的知識,對社區腦卒中患者進行行為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的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優于對照組。
2.3 加強對患者照顧者的支持。很多卒中后患者留有肢體功能障礙等后遺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屬等照顧者的長期照護。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復護理是目前減少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9]。nogen[10]認為,家庭成員是卒中照護的重要角色之一。然而,王利群等[11]的調查發現,59%的腦卒中患者家屬不知道腦卒中的危險因素,72%的家屬不知道發生腦卒中的癥狀,此外還有88%的家屬不知道腦卒中用藥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照顧者除了缺乏相關的康復知識、照顧技能外,由于受到患者需要長期照護、經濟壓力等影響,其心理狀況也令人擔憂[12]。因此加強對患者照顧者的支持,對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減少復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結果
觀察組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治愈率、復發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4.討論
TIA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也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常見類型[13]。臨床表現為單眼一過性黑蒙,對側偏癱、感覺障礙,對側肢體無力或者偏癱、對側面部輕癱;跌倒、眩暈、失語、平衡失調等癥狀,頻繁發作的TIA預示腦梗死近期發作,統計表明有部分患者在栽隕粵發作緣年內發展成為腦梗死[14]。因此需要及早控制TIA,減少及預防復發,這是防治腦梗死發生的重要原則[15]。對TIA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觀察組采取有效、實用的護理干預如基礎疾病護理、指導藥物使用、安全護理、心理護理及向患者宣傳教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制定飲食、運動計劃等健康教育等措施,患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治愈率明顯提高,而疾病復發率明顯降低。綜上所述,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給予針對高危因素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療效、降低復發率,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能增加患者掌握相關疾病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盧清朗,郭巧容.護理路徑和循證健康護理在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的應用.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4:114-115
[2]李云鵬,哈橢,柳勝生.上海市945例腦卒巾患者三年復發及死亡情況[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5):512—513.
[3]李培春,高麗偉,康秀滇援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護理援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6:200-201
[4]朱葉青.護理干預對短暫性腦缺血療效的影響.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