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英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中風是在世界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引起殘疾的最主要原因。中風也叫腦血管意外即腦卒中。腦出血和腦梗死是主要致病因素。中風是由于腦細胞的供氧停止造成的。腦血栓或腦出血時進入腦組織的供氧中斷,腦細胞得不到供氧而死亡。當某部分腦組織中風后死亡,受其控制的部分的機體功能將受影響而致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癥狀有:面部麻木,活動力減弱,面部、手臂、腿麻痹,通常發生于一側肢體。主要表現有:(1)病人不能說話;(2)病人不能理解他人對他說的話;(3)病人可能出現視物模糊;(4)吞咽困難;(5)共濟失調;(6)眩暈,嘔吐;(7)劇烈頭痛;(8)昏迷和高熱。
現對中風患者的護理技巧探討如下:
1.情志和心理的護理
中風屬于神經系統疾病,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多容易對病人的情志心理產生重要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疾病本身因素(40%),心理因素(56.7%),社會支持不足(30%),可見影響因素主要為心理因素,其次是疾病本身因素及社會因素,且這三種因素相互影響。其中心理因素主要表現在:悲傷心理、猜疑心理、憂慮心理、孤獨心理、易怒心理、依賴心理。中風病人的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心理護理亦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心理護理有利于調動病人內在的康復潛力,從而保證藥物治療取得應有的效果。
1.1 情感撫慰。中風病人入院時情志失調較為突出,護士對待病人應熱情,耐心入院指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基本情況,觀察情感變化、心理狀態;了解其對治療、護理、飲食、生活等方面的要求。施行護理操作前,耐心向他們講清目的,得到病人的信賴及配合,建立藥物—心理良性循環。因此,情感撫慰對改變病人焦慮、煩躁情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增強自信。根據病人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調護,常用解釋、安慰、鼓勵、保證等方法與病人進行交談,或以實際行動給予幫助,使病人樹立樂觀情緒。對悲觀憂郁病人,了解他們的家庭、事業、經濟等情況,盡可能幫助解決;對煩躁易怒病人,耐心解釋、順導;對于痛苦病人,要分散其注意力;對期待病人,要充分調動配合治療的積極因素;對生活不能自理或孤寂病人,給予細心的生活照顧,并訓練其自理能力。
1.3 全面發展。在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的同時,要充分發動病人的家屬、親友做好工作,積極配合,啟發病人進行自我心理護理,減輕病人的精神壓力,增強自信,配合功能鍛煉,組織病人的娛樂活動。調動醫護、親友、病人、家屬的積極性,開展立體性、綜合性的心理護理,使病人樹立高度樂觀主義精神,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加速疾病的康復。
2.臨床護理
2.1 病情觀察。急性期重點動態觀察生命體征,測1次/0.5h,并認真記錄,以了解病情變化。如壓眶反射消失或意識障礙加深,躁動不安,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脈搏緩慢,血壓升高,提示已有腦疝發生,應及時報告,立即進行搶救。
2.2加強基礎護理
2.2.1 飲食護理。能進食者鼓勵進食低脂、低鹽、優質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能進食者可給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2.2.2 皮膚護理。老年性腦卒中病人易發生并發癥,所以要經常保持床鋪整潔、干燥,鼓勵和協助患者更換床位,定時翻身及拍背,更換體位時向病人及家屬講明預防褥瘡的方法及重要性,教會他們掌握協助翻身的技巧等。
2.2.3 穩定血壓。高血壓能引起全身重要器官的嚴重損害,促進動脈硬化,此外,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循環瘤及退化變性的小動脈出血。血壓過低腦供血不足,微循環淤滯,易成腦栓塞。因此,對于高血壓要正規系統地用藥,使血壓維持于正常水平。
2.2.4 預防感染。嚴格無菌操作規程,避免到公共場所,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
2.3 盡早進行功能鍛煉是減少致殘率的關鍵。中風患者要抓緊時間治療,尤其在中醫中藥、針灸、按摩等治療的同時,應積極進行功能鍛煉,給肢體以被動活動,或配合器械綜合治療效果好。
3.體會
對中風患者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掌握病情變化,并在心理和日常生活中施以必要的護理才能減少疾病對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促使患者盡快、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李偉,向代群,王業釗.交流技巧在對中風病人實施整體護理中的應用.黑龍江護理雜志,1999,5(6):49.
[2]常永樂.中風病人的情志改變及護理對策.中原醫刊,2004,31(8):56.
[3]石凡晶,胡云吉.中風病人的心理護理.中國當代醫學,2007,6(8):119.
[4]張立枝.中風病人偏癱的康復護理.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7,13(17):2518-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