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護理安全管理是指在臨床上采取有效措施,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把差錯事故減少到最低,為患者創造一個安全高效的護理環境[1]。本文為了研究護理安全管理在提高尿毒癥患者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將尿毒癥患者分為2組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120例尿毒癥患者,將其按照簡單隨機的方式分為2組,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
觀察組:男性尿毒癥患者:女性患者=30:30;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55.20±6.30)歲;平均住院時間(32.41±6.50)天。
對照組:男性尿毒癥患者:女性患者=31:29;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55.21±6.10)歲;平均住院時間(32.42±6.55)天。
120例患者均符合尿毒癥的診斷標準,并同意參加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的跨度范圍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尿毒癥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遵醫囑用藥、病情監測、合理飲食、健康教育等)。
1.2.2 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加強臨床上的帶教工作,重視醫務人員的技能操作,對醫務人員進行理論考試、技能操作訓練,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培養絕對的責任心,以此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管理意識,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
(2)加強對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認真傾聽,并加強語言和行為安撫,從而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并且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以此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護理安全意識。
(3)由于長期患病,會導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發生感染等情況,因此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實施保護性隔離措施;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時,堅持無菌觀念,保持無菌操作,并對穿刺部位進行保護;病情較重的患者長期性臥床,會導致身體出現水腫、壓瘡等現象,并且主動翻身會出現困難,此時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臥床護理,協助患者定期進行翻身,并為患者進行按摩臨。
(4)引導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發泄,叮囑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和通風,對桌面和地面做好消毒工作;對患者和家屬指導安全用氧的注意事項;對病房用電、用氧應定期進行維護工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觀察指標 對2組尿毒癥患者的護理質量安全隱患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和評價。
1.4 統計學標準 本文數據使用了SPSS20.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護理質量安全隱患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用(%)表示,采用卡方進行檢驗;當P<0.05時,代表著兩組尿毒癥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數據對比有明顯的差異,統計學具有臨床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安全隱患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3.討論
尿毒癥在臨床上又被稱為慢性腎衰竭,會導致患者的腎功能出現不可逆性的減退,最后喪失一系列的功能[2];病程長,治療費用高以及家庭壓力均會給患者帶來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最后導致患者出現自殺、傷害他人行為[3]。
確?;颊叩陌踩?,是護理高質量的基礎,優質服務的關鍵;對尿毒癥患者進行護理時會產生許多不安全因素,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可以促進患者的疾病愈合,減少護理過程中的差錯事故,讓患者提前痊愈出院[4]。
本研究中對2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安全隱患發生率1.67%、護理滿意度98.33%均優于對照組數據(P<0.05);分析結果可發現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
總而言之,應用護理安全管理對尿毒癥患者的意義重大,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呂春燕.陳嘉鳳.吳華芬.血液透析后患者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56-57.
[2]龍欣.黃芝.護理干預對提高皮膚瘙癢的尿毒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90-90.
[3]劉高榮.都業輝.王舒甜.護理程序在提高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凈化效果和生活質量中的價值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28):122-123.
[4]顧曉晶.護理干預對提高慢腎尿毒癥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1):8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