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給西部高校圖書館服務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在服務管理、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上積極探索新思路,只有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創新,才能實現西部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西部;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
當今,全球范圍的多種龐大的數字網絡資源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而我們的讀者在獲取信息方面也有了多種選擇,這給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如何適應新信息環境的需求,改變西部高校圖書館服務現狀,這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在服務管理、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上積極探索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思路。只有服務創新才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和新任務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從而實現西部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1 服務管理創新
目前,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西部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服務質量不高、效益不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服務不到家,我們缺乏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服務。
1、對圖書館館員的重新定位
信息時代圖書館的服務過程中知識和技術含量加大,這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既要有扎實的傳統圖書館學知識,又要具備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知識,還要通曉知識產權保護和網絡安全維護知識,并能針對不同的讀者,提供各種優質的信息服務[1]。一方面,高校應轉變過去對圖書館人員配置的種種錯誤認識,重視對學校圖書館館員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應不斷加強對圖書館館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努力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知識與技能。
2、實現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人性化管理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每個館員的使用價值。一是從館員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合理安排工作崗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知人善用,各得其所,使其潛在能量以盡可能地釋放。二是實現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可持續儲備。由于現代社會知識的生產、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無論是館藏資源還是館員的知識結構都需要不斷的更新。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充分考慮到每個館員的個人因素,即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提供信息、咨詢、輪崗、培訓、彈性的時間和工作方式,從而持久地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 服務理念的創新
隨著社會網絡化的日益普及,閱讀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圖書館的服務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樹立新的服務理念已成必然。而先進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思想基礎。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一切都要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圖書館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應圍繞著人而展開的,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二者缺一不可。“以人為本”應當貫穿圖書館服務的全過程,其核心是“讀者第一”,其終極目的是讀者的需要,其實現的過程是盡最大可能地為讀者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尊重、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而過去,圖書館服務“以書為主體”,都把藏書作為“立身”之本,追求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的數量,卻忽略了服務的質量,未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而今,數字化、網絡化和虛擬化管理已成為圖書館的主要特征。只有新的服務理念才能帶來實踐的創新思維,帶來更好的服務效益。
3 服務內容、方式的創新
圖書館信息技術網絡化對封閉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提出了挑戰,如果不思改革、進取、創新,就會失去圖書館發展的良機。優質的服務可以激發讀者的求知欲和滿意度。因此,圖書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才能實現圖書館的價值。
1、提倡個性化的服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知識需求的日益增長。圖書館在傳統服務的基礎上,還應該提倡個性化服務,逐步擴大讀者的借閱權限,樹立多服務、少限制的理念。一是服務時間的開放性。圖書網絡化、數字化以后,服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圖書館可24小時為用戶開展知識信息服務,廣泛提供資源、咨詢與圖書沙龍等服務。 二是服務方式的開放性,也就是加強傳統服務的網絡化和信息化,通過網絡讀者可以在網上查詢個人借閱狀況、自動預約和續借;讀者也可以通過網上的“新書導讀”欄目了解圖書館近期新書的采購和內容介紹;三是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勇于創新,建立自己的數據庫,讓這些豐富的資料成為網上資源,使之轉換成新的知識產品,為廣大讀者服務。個性化服務適應人們的個性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對特定知識信息的需求[2]。
2、定期舉辦讀者服務月活動
圖書館具有教育職能,在高校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圖書館要滿足教育、信息、文化或審美、娛樂和研究等各種需求。西部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高校圖書館面對的讀者存在多元化的特點,可以定期的為讀者舉辦讀書服務月活動。通過這些讀書交流活動的開展,圖書館可以從中了解讀者的閱讀需要與傾向,這樣就會在無形中拉近館員和讀者的距離,由此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用戶滿意度,利于圖書館服務工作更好地開展。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人脈優勢,搭建交流平臺,創造與讀者之間的交流空間,舉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講座、閱讀推介、報告會、輔導班、各種展覽等形式,吸引眾多讀者共同參與,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3、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辦館效益
隨著高新技術為圖書館發展提供日益先進的技術支撐,社會網絡化將各級各類圖書館聯合為一個資源的共同體,圖書館讀者服務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3]。
首先,為了拓寬服務領域,作為一所高校圖書館,一定要加強與其它高校及社會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的聯系與合作。一方面可以嘗試實現一部分文本資源的互借流通;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館藏,然后借助網絡,實現館藏資源共享,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和社會效益。
其次,作為高校圖書館,傳統的服務對象都定位在校本部,為了改變長期以來西部高校圖書館資源不足的問題,不妨拓寬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可以實行開放式的服務方式,周末也可以面向社會開放,開展各種類型的信息服務,增進與社會的交流,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實現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從而改善西部高校圖書館的現狀。
4、服務環境的創新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為讀者提供優良的借閱和讀書環境,是高校圖書館優質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一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圖書館在建筑格局、設施布局、室內裝飾、景觀綠化、光環境、聲環境等方面都要有所創新。[4]增加個性化服務設施,建立有品味的電子閱覽室、同聲影像視聽室,以滿足讀者網上沖浪、視聽欣賞等自娛自樂的要求。期刊閱覽室更應注重人性化的設計,努力為讀者提供優雅舒適的閱讀環境,讓讀者喜歡到館逛一逛、坐一坐、讀一讀,使讀書成為一種賞心悅目的活動,真正把圖書館當成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我校在這方面就做了些新的嘗試,.學校圖書館專門設置了一個小型的流動“圖書館”,周末的冬天,把流動的“圖書館”拉到陽光充足的草地上,讓同學們可以曬著太陽翻閱自己喜歡的書。到了夏天,又可以把流動的“圖書館”拉到校園的小樹林里,讓同學們在綠蔭下愜意的閱讀。閱讀在校園里無處不在,思想交流的火花在文本與師生間閃爍。這種流動的服務模式,受到了學校師生們的歡迎。
總之,高校圖書館只有把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作為最高宗旨,一切工作、服務都圍繞著讀者需求而展開,把優質服務看作自己的生命線。在讀者、用戶雙向互動的環境中,隨著當代信息發布于交流技術環境的不斷更新,并隨時更新設備和系統,利用最新技術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領域上實現“與讀者同行”[5]。西部高校圖書館應在服務管理、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上積極探索新思路,才能與時代同步,實現西部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熊麗.數字時代的圖書館管理[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0.P46
[2]劉茲恒,徐建華,張久珍.現代圖書館管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6.P170.
[3]蔡冰.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藝術[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4.P5.
[4]趙文廣,譚昆.論圖書館服務創新與構建和諧社會[J]. 云南圖書館2009(1).
[5]鄒香菊,謝詠芬.技術創新性學科服務[J].圖書館雜志,2013.8.P58.
作者簡介
劉廣(1968-),男(漢族),云南保山人,本科。近年來主要從事高校圖書館研究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