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馮云
摘 要:當前,國內經濟正處于關鍵時期,“去產能、去杠桿和去庫存”任務非常重要,缺乏產業競爭力和產能落后企業要逐步退出,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也急需競爭力強的產業和創新水平高的企業來補充新鮮血液。本文對甘肅省張掖市金融支持工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支持;工業發展;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6(12)-0038-03
張掖市是傳統農業大市,長期以來工農業非平衡發展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近年來,張掖市圍繞發展生態工業,特色農產品加工、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導產業取得較快發展。但從總體上看,張掖市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關聯度不高,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高,發展方式相對粗放。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末,全市企業信貸杠桿率達到159.75%,同比增加29.83%,銀行信貸依然是全市企業資金的主要供給渠道。在當前整體經濟形勢下行的情況下,金融對于工業供給側改革所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張掖市工業企業供給側改革效果初顯
2015年以來,張掖市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顯示出一定效果: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庫存30.6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2%,產品庫存周轉天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4天。以去產能典型代表的水泥行業為例,張掖市水泥產量118.97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水泥熟料90.15萬噸,下降了12.3%。從降成本情況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提高4.6萬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下降1.23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降低0.16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上升1.12個百分點,全市工業資產利潤率較同期上升0.84個百分點。
(一)省屬企業生產經營明顯好于地方企業。張掖市中央省屬企業實現增加值5.99億元,同比增長15.6%;地方企業實現增加值34.71億元,同比增長7.1%,中央省屬企業增速高于地方企業8.5個百分點。
(二)新設規模以上企業對工業拉動作用比較明顯。2015年新加入的30戶企業實現增加值1.89億元,同比增長74.2%,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03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經濟貢獻率為24.6%,支持作用非常明顯。
(三)戰略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全市32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74億元,同比增長12.8%,總量占到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9.2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對工業經濟貢獻率為13.9%,新興戰略性產業重要性日漸凸顯。
(四)電力生產行業運行平穩。今年以來甘肅電投張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運行平穩,全市電力生產業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13%以上,電力生產行業增加值增速累計增長14.5%,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7個百分點,對工業經濟貢獻率達到22.6%。
(五)工業產品產量合理調整。全市重點監控的39種工業產品中,有16種產量同比增長、17種產量同比下降、6種產品進行了壓縮性停產。其中增長較快的鑄鋼件增長79.4%,農藥增長73.3%,軟飲料增長46.2%,混凝土增長32.8%,化肥增長29.6%;降幅較大的主要是鋼結構下降52.0%,乳制品下降22.9%,水泥熟料下降12.3%,水泥下降8.7%。
二、張掖市金融支持工業供給側改革情況
2015年以來,張掖市金融機構信貸投向對于工業類貸款重在優化選擇,對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中實行逐步壓縮但非硬性退出的政策,在對經營規模大、管理水平好的工業企業繼續予以支持的同時,重點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等新型制造行業及交通物流、倉儲、住宿餐飲等服務類企業的信貸支持。截至9月末,傳統制造業及基礎設施領域如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等工業類貸款9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55個百分點。而全市交通物流及倉儲行業貸款15.56億元,較同期增長60.74%,租賃及商業服務業貸款11.02億元,較同期增長54.56%,其他如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等服務行業貸款同比增幅也分別達到45.95%、280.44%。
(一)加強信貸產品創新。轄內金融機構在繼續做好銀證通、銀稅通業務合作的同時,加大了對小企業的信用貸款比例,同時通過掌控小微企業與上下游客戶交易形成的債權(應收賬款)和貨權,依托交易對手信用等級和商品價值,開辦了保理、商品融資、訂單融資等業務。結合網絡化進程推出了網絡票據資金池質押貸款等新產品,在豐富企業金融服務、創新融資產品類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轄內工商銀行對中型以上企業實施了授信項下授權審批制,超過1000萬元貸款年初由上級行一次核定授信后,年內企業其他貸款均由本級機構審批,而對1000萬元以下企業貸款直接由本行審批,加快了貸款審批效率。郵政儲蓄銀行重點開展銀企、銀政、銀保合作,推出了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企業組合擔保、企業供熱收費權質押等企業擔保類型,提升了企業貸款擔保能力。甘肅銀行降低擔保公司準入門檻,先后準入多家縣級政策性擔保公司,預計到年末企業政策性擔保貸款業務可達到2.5億元。農業銀行對企業貸款流程進行了優化,達到3天調查、1周審批、1周放款,并對經營狀況好和信用等級高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即報即批,提高了貸款效率。
(三)降低企業費用負擔。轄內建設銀行對涉及貸款企業相關收費進行大幅刪減,公司類收費收入僅為上年同期的20%。中國銀行先后取消了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費、常年財務顧問費、公司貸款承諾函手續費、個人循環額度貸款承諾費、公司融資服務條件變更手續費、票據融資咨詢服務費等多項費用,明確貸款房屋抵押登記費一律由銀行承擔,嚴禁轉嫁客戶,并為企業客戶免費提供一個賬戶,免年費、賬戶管理費。
(四)有保有壓避免一刀切。根據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產業政策,張掖市金融機構對區域特色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產能過剩限制退出類行業企業均單獨制定貸款管理辦法,按照差別化要求進行管理,避免“一刀切”。對于審慎進入類行業采取區別對待、擇優支持的政策;針對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客戶,優先選擇從業經驗豐富、已形成較好原始資本積累、外部融資渠道暢通、融資議價能力較強的企業。對于經營情況正常、下游客戶群體較為優質、現金流穩定的工業企業客戶,合理配置授信品種、額度和期限,防止因用款期限和企業回款周期錯配、用信集中到期等引發的償付風險,避免采取簡單壓縮退出的方式而導致客戶資金鏈斷裂。
三、金融支持工業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問題
總體發展水平低下制約金融跟進。全市工業企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且管理水平一般,市場競爭力較弱,自身從供給側進行改革的難度較大。同時傳統工業企業原始積累低、人員負擔重和經營效率低導致轉型困難,部分優勢產業如脫水菜加工出口行業規模小集中度低,政府主導外向出口能力不足,也影響了金融支持信心。除了以上問題,缺乏必要的風險補償機制,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資產質量惡化、管控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往往難以全力投入支持工業供給側改革。
(二)金融業總體運行環境不佳。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許多工業企業效益下滑,還款能力下降,貸款逾期情況比較嚴重,隨著東部工業企業經濟下滑帶來的滯后效應逐步顯現,工業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利潤下滑和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未來銀行隱形不良貸款可能會逐步凸顯。商業銀行出于風險防控和資產質量管理考慮,信貸投放將更趨審慎,尤其是一些新興工業領域的信貸需求,受制于風險識別、風險定價、風險補償、風險緩釋等因素,銀行風險偏好較為保守。
(三)工業經濟增長后續動力不足。2016年以來,全市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經濟主體投資意愿減弱,傳統支柱產業增長放緩。工業投資普遍存在啟動較慢、后勁不足、投資效益低的問題,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4.6%,工業投資占投資比重下降7.8%。科技新興產業由于規模小、比重低,新增動力尚未起到決定性作用。反映到金融領域就是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全市固定資產貸款、工業企業貸款增速變緩,新興產業貸款比重過小,尚不足以形成有效支撐。
(四)信貸支持能力與工業發展金融需求不匹配。止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達96.89%,較同期上升11.79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占各項貸款的53.85%,定期存款占各項存款的44.76%,“貸長存短”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問題依然較為突出。民間借貸活躍,銀行業存款流失明顯,“存緩貸速”的信貸形勢也給區域金融安全帶來一定風險。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和規模有限,轄內雖有190家企業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但僅有3戶企業實現直接融資3800萬元,企業普遍規模小、資本水平低,通過發行債券、票據融資能力有限,進一步加劇了信貸資金的供需矛盾。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金融創新增強金融供給。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結合新常態下微觀經濟主體及新業態對金融需求的變化,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手段,拓展服務領域,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給。進一步落實科技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工業企業加快發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做好化解過剩產能、房地產去庫存的信貸支持,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金融服務對接和跟蹤監測,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傳統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等的信貸支持,提升針對新動能培育的金融服務水平。
(二)發揮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結合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布局,優先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產業、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新興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等對地方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具有重大影響和示范引導作用的行業、企業,通過貸款借新還舊、展期、重組等措施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推動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形成,在帶動促進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同時,實現銀行自身信貸結構的優化。
(三)提高金融資源精細化管理能力。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理念的轉變,及時調整經營發展理念,改變過去僅注重規模擴張的經營理念,進一步加強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樹立起精細化管理的經營理念。在經營發展中兼顧規模與效益、質量與速度、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以及企業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從粗放規模經營向集約效益導向型轉變,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努力在業務發展中實現資本節約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四)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既要善于發現工業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機遇,也不能忽視因為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桿加速可能帶來的風險。加強對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宏觀分析,嚴格重點行業的準入和退出管理,加大對“兩高一剩”行業中風險客戶的限制,從源頭上控制貸款風險。逐步完善綠色信貸規劃,加大相關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加強對各項風險指標的重視,同時適度調低對規模、利潤增長的考核力度,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意識,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曾剛.商業銀行加快轉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銀行業,2016,(12):15-20。
[2]劉淮金.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路徑探討.現代金融,2016,(5):31-35。
[3]任曉龍.欠發達地區供給側改革中的信貸支持.金融時報,2016,(5):59-62。
[4]李曉華.加快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日報,2016,4-5。
[5]大成企業研究院.科技企業對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需求.中國民商,2016,(7):65-68。
The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Industrial
Supply-side Reform in Zhangye City
Chen Haiyan Feng Yun
(Zhangye Municipal Sub-branch PBC,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At present,the domestic econom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reducing the leverage and de-stocking,we should gradually weed out the enterprises which lack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 urgent need of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nd high level of innovation enterprise to fresh blood at the same time.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the main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industrial supply-side reform in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reality.
Keywords:financial support;Industry;supply-side reform
責任編輯、校對:陳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