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2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體吸入一氧化碳后,吸入的一氧化碳與體內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影響血液攜帶氧的功能,使機體、組織出現嚴重缺氧的情況,表現為呼吸、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的病變。如果治療不及時,機體處于長時間缺氧狀態,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出現許多并發癥例如肢體癱瘓、智力障礙、遲發性腦病、精神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的發生[1]。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早期應采用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患者機體受損組織和機體功能盡快恢復,并且獲得良好的預后。在應用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時,護理人員的工作同樣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本研究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壓氧治療的臨床療效與護理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9.2±23.4)歲,其中9例為輕度中毒,16例為中度中毒,5例為重度中毒。觀察組1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17-82歲,平均年齡(46.2±25.6)歲,輕度中毒11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4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與觀察組均給予常規一氧化碳中毒后治療,清除干凈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當患者出現休克時,及時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同時給予患者輸液、保暖、高流量吸氧治療[2]。給予高壓氧療法,使用空氣加壓艙,壓力為2.0ATA,面罩吸純氧60min,升壓20min,減壓20min。重度中毒患者前3天可給予每天2次的治療,以后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精神狀態,入氧艙前做好宣教工作,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入艙前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幫助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并和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準備工作:為患者更換好衣物,去除易燃危險品,保持靜脈通路,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艙內護理:指導意識清醒的患者正確的鼓氣、吞咽動作,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對于意識不清醒的患者給予嚴密監控。出艙后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詢問患者有何身體不適,叮囑患者家屬相關事宜[3]。
1.3 療效判定
無效:中毒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較前加重。有效:中毒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恢復正常生活能力。顯效:中毒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當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機體會出現缺氧的情況,誘發不可逆的損害,出現諸多不良并發癥例如癱瘓、遲發性腦病、精神及智力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4]。高壓氧治療是臨床針對一氧化碳中毒治療的一種特異性療法,可以增加機體的血氧含量,提高體內氧的彌散度和血氧分壓,促進體內一氧化碳的排出,加速離解碳氧血紅蛋白。高壓氧還可以促進顱內血管收縮,對減輕腦水腫狀態和降低顱內壓有較好效果。高壓氧可以促進腦組織內毛細血管再生,建立側支循環,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給狀態,促進腦組織的修復,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神經系統的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采取入艙前護理、艙內護理、出艙后護理,嚴密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的醫護患關系,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降低了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給予常規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有效溝通,讓其知曉高壓氧治療的有效性,在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敏.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護理模式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363-364.
[2]孫慧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8例高壓氧治療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8(8):109-110.
[3]王宏云,張菊榮,莊凡等.護理干預對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3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