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ICU是一種救治危重患者為目的的組織形式,也是現代醫學對于急診及危重醫學發展的產物。ICU是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精神障礙,并且還伴有其他狀況。不同的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也有所區別,因此ICU危重癥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實施意義重大。以下是本院自2014年3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討論綜合護理干預對于ICU危重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自2014年3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ICU重癥患者80例進行分析研究,將80名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各40例。其中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0.3±1.3)歲,其中心力衰竭患者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例,多發傷患者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4例。對照組中的男性、女性分別為24例、16例,年齡段31-78歲,平均(50.5±1.5)歲,其中,心力衰竭患者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例,多發傷患者7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2例,并且其年齡、癥狀等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臨床常規護理,比如:觀察病情,根據病情給藥、叮囑患者日常用藥劑量等。對照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包括以下方面:
1.2.1 健康教育 一般ICU患者的病情都是比較嚴重的,在病房治療過程中處于封閉空間,較少能夠與家屬及其他人進行交流,缺少陪伴,所以患者在長時間的獨處過程中會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提升誘發ICU綜合征的幾率。所以護理人員針對每一位ICU患者應該耐性講解醫院情況,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治療過程,消除患者的心理陰影。
1.2.2 心理護理 進入ICU病房的患者會出現恐懼的情緒,擔心自己生命終結,對于后期治療十分不利。因此護理人員除了要為患者講解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護理和幫助,讓患者產生信任感,讓患者積極的接受治療。同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盡可能較多的與患者進行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對于一些精神較為脆弱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家屬,讓家屬在探視期間鼓勵患者積極配合疾病治療,盡可能的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減輕內心的焦慮和恐懼。要以較為輕松的交流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緊張氣氛,使患者心情開朗。
1.2.3 皮膚護理 ICU重癥患者由于長期臥床,以及由于病癥在飲食方面的單一性,會使得患者營養缺失,可能出現各種皮膚病,使得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所以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對于患者的病癥治療有較大的幫助。對一些氣管切開的患者來說,需要保持其面部清潔以及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時在患者頸后部鋪墊無菌紗布,在綁扎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宜的綁扎。如果發現存在感染或者其他癥狀的時候,在進行抗生素治療之外,還需要涂抹紅霉素等藥物,進行炎癥預防。
1.2.4 呼吸道護理 對于手術療法的ICU危重患者來說,如果處于清醒狀態,應該進行降解性的護理干預,即向患者講解病癥相關內容,并且對患者進行注意事項指導。如果患者在術后處于昏迷狀態,并且有出現呼吸衰竭情況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保護性的護理干預,每隔2-3h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活動,避免患者的分泌物進入呼吸道而引發一系列其他的癥狀。在患者口腔痰液較多的時候,使用吸痰管吸出,在此過程中盡量保持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患者呼吸道。
1.3 統計方法
在兩組患者在護理結束后進行臨床護理滿意效果評估,主要效果為:臨床疾病癥狀消退情況;在檢查相關數據顯示患者恢復,表明并且得到控制;臨床癥狀減少,說明患者疾病得以好轉。護理效果:在患者臨床治療后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患者填寫后回收,總分在90分以上表示滿意,在60-90分之間表示基本,60分以下表明不滿意。
借助SPSS18.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對結果中相關計數資料進行表示,計數資料進行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患者臨床效果評估
根據實際病例情況,實驗組患者病情控制27例,好轉10例,無效3例。疾病好轉率為92.5%;對照組患者疾病病情控制16例,好轉14例,無效10例,疾病好轉率為75.0%兩組ICU危重癥患者疾病好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評估
通過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滿意31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1例,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3%;對照組患者對臨床滿意為21例,基本滿意10例,不滿意9例,臨床護理滿意率為77.5%,具體見下表2.兩組ICU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ICU是目前的醫療系統中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方式,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完善的治療模式,并且對患者的體臟器進行保護,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時間。但是由于其特殊性,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受到活動限制,并且較多的儀器使用過程中發出的聲音容易引發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從而引發ICU綜合征。傳統的ICU護理干預只是注重患者生理需求,而對于其精神情況的關心較少。
本次研究顯示臨床實驗組由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實施后,患者疾病好轉率達到92.5%,護理滿意率達到97.3%。表明臨床給予ICU危重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升疾病好轉率,減少患者ICU綜合征形成,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成芳.對ICU的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其肺部感染方面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6:139-141.
[2]張莉.對留置人工氣道的ICU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03-105.
[3]陳曉翠,曾登芬,何海燕,等.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及其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4):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