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羽
摘要:高校對物業管理的高標準需求必將推動高校物業改革,促使更多智者思考如何解決高校物業服務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物業服務市場,開放高校物業管理服務,才能逐步樹立高效、開放、透明的高校物業服務形象。
關鍵詞:高校;后勤;物業;管理
隨著高校的加快發展和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物業管理因其特殊性,正日益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是2017年1月22日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的發布,預示著高校物業的發展趨勢亦將是政府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學校參與共同辦物業的新格局。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物業能承載著學校和師生員工的期望,以管理為手段,以服務為中心,積極自我發展,探索改革新出路,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高校物業管理內涵及意義
高校物業管理,即專業化的物業管理部門、機構或公司對高校師生提供的包括校園內建筑設施、電器設備的維修和養護,以及校園綠化、衛生、治安等在內的一系列綜合性服務。從定義上來看,一方面,高校物業管理作為社會物業管理的一部分,其要求采用市場化的經濟手段來對管理和提供物業服務;另一方面,鑒于高校在范圍上的局限性,高校物業管理與社會物業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其應當更多地體現出高校的特征,應當滿足高校和諧、健康、積極的教育環境建設的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學校物業管理也應當向社會化的運行模式進行轉變,因而,研究當前高校物業管理將有助于推動高校物流管理機制體制以及運行模式的創新,對減輕高校管理壓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及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物業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高校物業管理模式大致有四種。校內獨立乙方:以后勤占有學校固定資產為資金注冊高校物業實體,理順了產權關系,事企分開,完成后勤系統和學校行政系統的剝離。但高校物業實體人員組成復雜,有部分高校分流人員,亦有社會招聘人員,年齡、文化、技術參差不齊,加上高校物業實體工作時間不固定、工作內容形式多樣,工資待遇又不高,其人員流動性較大,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這與高校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環境的目標有所背離?;旌弦曳侥J剑焊咝5暮笄诜枕椖坑稍懈咝N飿I實體和社會引進的物業管理服務實體組成。該模式引入競爭,提高了高校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但同一學校的物業分屬于不同經濟實體,權力一定程度被分散,不利于服務管理工作的協調和統一,資源配置產生一定浪費。社會服務模式:高校將后勤服務項目全權委托給一家或多家物業管理公司管理,通過吸引不同領域社會力量參與物業管理,并以市場競爭機制來保障服務質量。校際聯合模式是若干所高校通過合資、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組建聯合物業管理經濟實體,服務于校內和校外兩個市場。這種模式打破了舊格局,不僅立足本校物業服務市場,還向其他高校或社會機構提供服務,從而確保物業實體的盈利性和競爭力。國內高校物業管理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事企不分,高校過度行政性干預,高校雖組建物業管理實體,但仍然是“命令式”“指令式”的行政管理約束,管理體制沒有理順。規范化管理不足。由于高校物業管理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故物業實體內部管。高校物業服務收費標準難以統一,執行“成本倒推法”。物業管理的人文品位、文化氛圍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高校物業在這一方面仍有差距。物業管理經費短缺,難以提供優質服務。目前高校物業管理經費主要是來源于行政撥款,由于物業管理價格體系沒有確立,學校給付的經費偏低,造成大量高校物業服務在低水平上重復。
三、高校物業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一)轉換物業管理體制
高校物業管理的新體制建立是從原有舊體制模式上轉化而來,不同于社會上的物業管理企業,從一開始就按企業化和市場化機制運行。因此高校后勤物業管理企業作為經營服務實體,必須進行機制轉換,選配精干、高效、能正確把握改革方向、愿意為教育服務的領導班子;盡量減少管理層次和人員,提高辦事效率,轉變工作作風;同時要努力實現經營機制的創新,堅持按企業化、產業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優化各種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建立健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現代企業制度。探索高校物業管理新模式,要深入理解市場經濟的理念,選擇符合物業管理企業發展必然趨勢的運營模式。當然,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現狀采用不同的運作模式,要經過階段性發展和過渡,才能逐步發展成為信息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現代化物業管理公司模式。
(二)建設優質物業管理隊伍
高校物業管理所涉及的內容廣泛,專業性較強。對不斷發展的教學設施的維修養護,無疑更要求管理人員具有更高的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要重視人才選拔和培養一方面優先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充實高校物業管理隊伍,為管理提供有益的經驗;另一方面,注意現有員工的素質培養,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來增強人員的思想、文化、身心、業務水平等方面的素質。企業要加強員工管理對員工實施科學管理,嚴格按照現代企業的標準和要求用人,建立相互競爭、賞罰分明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鼓勵員工創新技能及管理方法。要形成良好的報酬激勵機制把物業經營管理者的酬金分成兩部分,80%作為固定酬金發揮基本的保障作用,20%作為浮動酬金視師生對物業管理的滿意程度而定,發揮激勵作用。學校有權選擇物業管理企業,并制定相關制度和計劃安排來規范約束其行為,糾正違反雙方合約的行為。
四、結束語
推行物業管理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但由于各高校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基礎條件各不相同,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因校制宜”的原則,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學校物業管理的總體規劃,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化進程。
參考文獻:
[1]羅永剛.高校物業管理發展對策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15.
[2]王新華,向安強.高校物業管理的特點芻議[J].企業經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