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榮
摘 要:小學科學教師應針對課堂實踐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對策,明確拓展性探究學習的現實重要性,教師應編寫校本教材、積極指導、豐富實驗形式、細化實驗方案,學生應分工合作、認真觀察記錄。小學生開展科學拓展性探究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效果顯著。
關鍵字:小學 科學 拓展 探究
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其主要任務:完善課程體系,即完善課程結構。義務教育課程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并開齊開好兩類課程。這為小學科學拓展性探究,拓展課程創特色,提供了政策依據 。
一、小學科學課程設置狀況及不足
《小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小學科學探究的功夫在課外,而目前科學專職老師往往任教班級較多,無法顧及學生的課外學習。科學探究作為小學科學課程之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為此,教師應合理安排課堂內容,但課堂時間畢竟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向課外拓展,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可依據學校發展實力與課程教學現實需要設置若干實驗室與器材室,滿足學生自主實驗的需要。
當然,小學科學課程學習階段中始終避免不了一些缺陷,例如持續時間較長、一些不固定空間的學習內容不能在課堂中進行,一些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控力,造成課外探究的組織效率低下。另外,由于教師們不能實時對學生進行監控,因此也影響了課外探究的工作質量。
二、積極開展拓展性探究學習活動
針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實狀況,為有效彌補缺陷與不足,教師應積極組織開展拓展性的科學探究活動,內容應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與他們接觸的自然環境,這樣一來可方便他們以此為基礎開展探究學習。另外,學習內容應體現豐富多樣性,具備較強的拓展性,進而激發小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學習探究中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形成正確的結論。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植物生長變化的科學學習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們自己種植植物、觀察幼苗根莖顏色、尺寸、葉片形狀等。同時,可在此活動基礎上進行拓展,要求學生種植更多種類的植物,例如蠶豆、油菜等,并依次觀察不同植物的幼苗,總結他們的特征并比較不同植物的不同之處。又比如,在有關天氣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在掌握了云量、降雨、溫度等基礎特征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動手制作不同月份的天氣日歷,組織天氣日歷作品評比活動,將優秀作品進行展出,以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三、小學科學拓展性探究實踐對策
我們說,心動不如行動。有了對小學科學拓展性探究足夠的認識,關健還在于行動,如何來實踐拓展性科學探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1.校本教材,嘗試編寫
校本教材是拓展性課程的重要內容。我們應克服畏難情緒,組織人力、物力,在政策的引導下,成立開發領導小組,進行科研課題立項。積極編寫或借鑒適合本校實際的科學校本教材。
我們已經完成編寫的三至六年級校本教材目錄分別為:
科技校本教材是拓展性探究的載體,而每周二節的拓展課進課程表,為拓展性探究提供了保障。有了教材、時間、師生和必要的實驗場地、器材,就有了實施科學拓展性探究的條件。
2.豐富形式,細化實驗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應對學生充滿吸引力,教師應積極采用生動多樣的實驗形式,促進家庭實驗與學校實驗的有效融合,并引導學生細化觀察研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家庭實驗主要是小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自由時間,在家庭之中開展實驗活動。該類實驗學習不僅具備課堂實驗活動包含的有益之處,同時還體現出組織方便快捷、時間靈活自由、沒有過多限制、能獲取家長更大的肯定與支持等優勢。例如,在觀察鐵銹環節,該學習內容對小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可由學生主動在家中尋找什么鐵制品存在生銹的現象、思考導致物品生銹的原因。
觀察月相變化,由于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主要在晚上進行,肯定需要學生及其家長配合,共同參與。再比如,種植鳳仙花時,教師應積極鼓勵更多的學生家長參與,共同完成學習活動,一些學生在仔細觀察鳳仙花從開花到結果各個時期的形態后,邊畫邊記日記,字里行間滲透出他們被植物強大的生命力而感染,感受到拓展性學習帶來的快樂以及克服困難的歡欣。
3.積極指導,分工合作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心理不夠成熟的特征,拓展性探究活動中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將會快速找到可探究的內容,明確科學學習階段中的核心,并掌握觀察與記錄的技巧。例如,師生聯合起來一同在課堂中編訂好種植計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繪出不同植物植株發展生長的狀況,通過測量葉、莖長度、登記葉片顏色等發展變化,更細致地了解植物的成長。
當然,小學科學學習組織探究活動階段中,一些內容由單獨一個人完成具有較大難度,因此這部分內容可由小組共同完成。例如,有關觀察天氣并記錄信息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如果采取獨立實驗的形式,一些主觀能動性不強的學生勢必產生懈怠的心理,不愿搜索資料、更有甚者還會毫無依據的編造材料。為此,教師可應用小組學習的方法,組內之中選擇不同能力的學生擔任不同職務。各個小組之間則要互相監督、如實記錄,方能保證科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總之,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組織拓展性探究實踐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產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探究,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探究意識。這無疑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產生有利影響,提升整體教學水平,進而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谷秀勤.芻議拓展性作業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影響[J]. 小學科學:教師,2012(7).
[2]胡暉.科學學科拓展性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 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