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洪柱
摘 要:敘述了洗煤廠在對介質添加系統改造中遇到的問題和調整的方法,使工藝更加完善,保證了添加介質合格及時,實現了正常生產,為洗煤廠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加介 工藝 調整
洗煤廠介質消耗一直是困擾生產的重要問題,其中在介質添加過程中產生的消耗更是難以杜絕,本文就針對介質在添加過程中的制備、添加方式等進行論述,尋找解決方法。
一、 存在問題
系統在調試初期,常發生水洗車間與介質添加系統距離較遠,在添加介質時經常出現卡堵現象。而且由于距離較遠,配好的懸浮液(即合格介質)在介質庫到水洗車間時間比較長,往往在生產急需添加介質時不能及時添加。后經過幾次考察論證,對介質添加系統做更改。在更改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需要調整的問題。在幾次調整后,達到了預期效果。
由于介質添加系統離水洗車間距離過遠,造成介質添加揚程遠。因此需要選用大功率的渣漿泵,這樣就會形成輸送管路中的壓力過大,介質在管路中停留時間長,極易造成管路堵塞,時間長了介質對管路磨損厲害,造成管路破損,合格介質漏到廠房外對廠區環境造成影響。修復磨損管路又加大了維護費用。因此,對介質庫進行改建,將介質庫改到水洗廠房旁邊。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影響懸浮液的因數
影響懸浮穩定性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加重質的質量。選擇加重質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密度、粒度組成、機械強度,化學活性,凈化回收及來源成本等。選煤工業普遍采用磁鐵礦粉作為加重質,密度范圍為4.3-5.0 g/cm3,用它配制的懸浮液密度范圍為1.3~2.2 g/cm3。磁鐵礦粉的磁性物含量應在95%以上。
1.加重質的密度
加重質密度愈高,懸浮液密度愈高,對一定密度的懸浮液其容積濃度越低,而容積濃度與懸浮液的黏度及穩定性有很大的關系。為了使懸浮液具有較小的黏度及較好的穩定性,就需要合理地選擇加重質的密度。所以應考慮工業生產中煤泥性質的不同對穩定性的影響;還有,具體的分選條件對加重質密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淺槽分選過程中,黏度對分選效果影響較小,因此,可以采用密度較低的加重質,分選大塊煤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2.加重質的粒度組成
懸浮液中加重質粒度直接影響懸浮液黏度和穩定性。加重質粒度越粗,沉降速度就越快,黏度越低,穩定性越差;加重質粒度越細,沉降速度越慢.穩定性就越好,但黏度增加,介質流動性差。因此,在選擇加重質時,既要達到懸浮液的密度及穩定性,又要保證較小的黏度。各種分選設備對加重質有不同的要求。另外,粒度越細,磁選機回收的能力越差,所以循環過程中微細介質的損失將大于粗粒,因此,介質在循環中會越來越粗,這需要在不斷補加新介質的條件下達到某一平衡的粒度組成,這個粒度組成往往粗于補加的新介質。
3.加重質的機械強度
加重質的機械強度決定著加重質的耐磨性,即它在長時間循環過程中破碎的程度。加重質耐磨,顆粒不易磨碎將減緩使用過程中加重質發生的泥化現象,使懸浮液黏度穩定。同時,加重質凈化回收問題也容易解決。
在新的加介泵安裝完成后,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出現稀介桶桶篦子堵塞,磁選機回收效率低得問題。經過分析發現,新加裝的加介泵缺少攪拌系統,介質在配制過程中會出現磁化,如果直徑大于10MM(稀介桶桶篦孔徑)就會造成桶篦堵塞,造成稀介桶位不穩,磁選機給料壓力不穩,從而導致磁選機回收效果不好。以稀懸浮液介質為例,大量的稀介質是通過磁選機回收的,磁選機工作狀態的好壞對磁鐵礦損失很大,一般要保證磁選機的回收率在99.8%以上。我們假設進入磁選機的磁鐵礦5000kg/h,磁選機的回收率為99.8%,則磁鐵礦損失為10kg/h,回收率降低為98%時,損失增大到100kg/h。可見磁選機回收率降低一點磁鐵礦損失達幾十倍。另外,堵漏事故會大量損失磁鐵礦,因此還要做到設備、管道、溜槽三不漏。還有應減少進入稀懸浮液中的磁鐵礦數量,盡量保持稀懸浮液的穩定,嚴格控制從重介系統向外排出煤泥水,除磁選尾礦排出外,其他煤泥水一律不應向外排放,沖地板水或設備漏水都應回收。
介于以上問題。我們在加介泵下方加了機械攪拌器,但效果不好。由于介質比重大,經常出現攪拌器被壓住,開不起來的問題,機械攪拌還有一個缺陷就是工作的葉輪是鋼型,使用這樣的葉輪進行攪拌還將磁鐵礦打的過碎。后來經過分析發現壓縮空氣鼓風效果比較好。改成鼓風攪拌后,以上問題得到解決。
三、取得的效果
1、經過這次改造,解決了介質添加不能及時的問題,避免了管路過長容易發生漏介而影響環境的現象。
2、在改造過程中通過對各項數據的分析終結,選取了最佳最好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選煤基礎知識 煤炭工業出版社 2011 .
[2]重介質選煤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