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中圖分類號】R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2
急性心肌梗死與冠狀動脈持續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壞死密切相關,可并發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病癥。最近幾年中國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人數在200萬左右,且數量還在逐年增加,現階段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及護理措施不完善,極大的威脅患者身心健康[1]。循證護理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詢問患者病癥真實原因,針對具體情況制定護理措施。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循證護理措施對來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護理,護理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67.54±5.01)歲,病程5~10個月,平均病程(5.01±2.68)月。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72.45±4.02)歲,病程8~10個月,平均病程(5.41±2.02)月。納入標準:年齡≤85歲患者;思維清晰,能正常交流患者;高中及以上學歷患者。排出標準:患有嚴重器官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殘疾患者。觀察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使用循證護理措施:①針對患者發病原因提出具體護理措施,因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為主,產生原因也與患者心肌缺血壞死、嚴重炎癥水腫等因素相關,將發病原因分析透徹,提出相關護理問題:如何進行有效、專業的搶救;如何給與患者有效的陣痛;如何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中心律失常發作次數;如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護理教育。②證據收集:根據本科室護理工作報告,查找關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措施及急救方法。③循證護理應用:護理人員要24H觀察患者生命體特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因很多患者會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產生恐懼心理,對治療效果存在懷疑,這些負性心理極不利于病癥治療,護理人員針對不同患者出現的不同負性心理,給予心理疏導,積極引導患者樹立健康向上心理;止痛護理,因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胸后會異常疼痛,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以患者藥物止痛,防止因反復發作,再次引發心律失常;④飲食護理,針對患者自我口味結合專業護理要求,給予患者嚴格、科學、舒適的飲食內容,保證患者營養健康,增加患者身體機能。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度+一般滿意度。并發癥包括:心跳過速,嚴重心率失常。
1.4 統計學意義
應用SPSS21.00軟件,其中兩組患者計數資料都以百分比表示,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過循證護理措施護理后,并發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中占有75%以上,發病速度很快,時間在24小時內,出現時間是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的1~2周內,極容易造成下壁心肌梗死,導致患者心率減慢,房室傳導阻滯。循證護理是區別傳統護理護理措施,這種措施尋根究底,探討疾病起源,針對病因制定專項護理措施[2]。護理措施涵蓋心理護理、藥物護理、環境護理、體位護理、康復護理等,護理內容較為全面,護理措施較為細致[3]。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經過循證護理措施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使用循證護理措施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產生,保證患者健康,提高患者康復速度,還能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時,既要對患者發病原因作分析,又要分析當前患者實際病情作分析,護理措施要根據患者病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制定,科學的循證護理措施,即可減少患者并發癥,又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韓遠麗.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刊, 2015(16):82-83.
[2]劉穎, LIUYing.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1(1):248-250.
[3]劉曉敏, 房立麗, 于大利,等.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19):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