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瑾
摘 要:泰國民間故事《金海螺》出自泰國清邁佛教文學《五十佛本生故事》中的《桑彤本生》,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東南亞的帶胎民族地區時,隨著都叫文學的流傳,逐漸產生的一則民間故事。本文通過分析其情感表達的方式,母體的特征以及描寫手法等,得出《金海螺》這部作品屬于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型文學,具有表現性及虛幻性特征。
關鍵詞:《金海螺》 理想型文學 表現性 虛幻性
一、《金海螺》之故事梗概
普拉宏大城的普拉宏國王有兩位妃子,右妃名為占塔拉緹威,左妃名為蘇皖娜占巴咖,但普拉宏國王更寵幸左妃。后來,兩位王妃都有了身孕,巫師預言右妃將誕下一名男嬰,左妃將誕下一名女嬰,左妃記恨就使計把右妃趕出了皇宮。右妃在城郊遇到了一對好心的夫婦,收留了右妃。不久后,右妃生產,誕下了一只海螺,即使如此,右妃依然很愛護海螺,每天悉心照料它。每天,右妃出門幫老夫婦做農活時,海螺里便會跑出一個小男孩兒,幫助右妃做家務,等右妃回來時,又住回到自己的海螺中,右妃很奇怪到底是誰做了這些,于是就假裝出門做農活,躲在門后偷看,發現是海螺中跑出來的小男孩兒。右妃喜出望外,是自己的孩子,她舉起海螺,將之打碎,讓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回去,并為他取名為“桑彤”(意為“金海螺”)。
普拉宏國王聽說右妃生產,想接他們母子回宮,但左妃使壞,說右妃誕下一只海螺,對國家來說是不詳之兆,國王相信了,還派大臣去抓右妃母子,把他們關進籠子,丟進河里。夜間遇上暴風雨,激流沖散了右妃母子,右妃被吹到馬塔拉城做了廚娘,而桑彤則被吹到了龍宮遇到龍王,就施法給他做了一艘金船,最后桑彤坐著金船飄到了夜叉城遇到了夜叉女王。夜叉女王抱起在金船中的桑彤心生憐愛,收留了他。
夜叉女王每次出去獵食時,都告訴桑彤不要到宮殿頂和花園里去玩,一開始桑彤很聽話,可是桑彤一天天長大,就心生疑惑,在夜叉女王出去覓食時,桑彤便悄悄的出門,來到花園中,看到大片的動物及人類的尸骨,大驚失色。
他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座金池,就跳進去洗澡,整個身體都變成了金色。接著,他來到宮殿頂,看到一副黑人皮囊、短劍及神靴,他就套上黑人皮囊,變成了黑人樣子,穿上神靴,拿上短劍,飛逃離了夜叉城到其河對岸生活。夜叉女王覓食回來,發現桑彤不見了,就跟著桑彤的痕跡去尋找,但到河岸邊時看到了桑彤,就央求桑彤不要走,蛋桑彤不愿意和夜叉女王回去,于是夜叉女王傷心死去。在她死前她把法術教給了桑彤。桑彤也很傷心,火葬了夜叉女王后,就繼續向前飛,來到了帕拉納斯城。
帕拉納斯城有七位公主正在選駙馬,其中六位已經選好了,只有七公主遲遲未能決定,于是國王決定讓全城的男子都來選,桑彤也來到了人群中,七公主一眼就看到了黑人皮囊下桑彤的金身,于是就將花環拋下,嫁給了桑彤,這使國王非常生氣,認為自己的女兒嫁給黑人,有失國體,就把七公主和桑彤一并趕出皇宮。但帕拉納斯國王并未因此而放過桑彤,而是越發記恨,想要殺死桑彤。國王召集七位駙馬先后讓他們找到鹿和金魚誰找不回來就刺死誰,只有桑彤用神靴和法術毫發無損的找了回來,其他六位駙馬都付出了耳朵及鼻子的代價。
天神知道帕拉納斯國王總想謀害桑彤,于是下凡對帕拉納斯國王說在七天之內找到可以飛上天來與我踢馬球的人,否則就殺死他。國王慌了,到處找可以飛上天的人,甚至以皇位作為獎勵,也沒有人。最后是桑彤脫去皮囊穿上神靴,飛上天去并踢贏了球回到城里。帕拉納斯國王見狀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便向桑彤認錯,并讓桑彤來治理國家。桑彤推辭說要先找到母親,于是踏上了尋找母親的征程。最后歷經千辛萬苦在馬塔拉城找到了母親并接她回帕拉納斯城一起居住。
桑彤把國家治理的很好,普拉宏國王聽說,就來請求桑彤的原諒,最后桑彤同時治理兩個國家,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二、《金海螺》之文學類型
我們根據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系和文學作為意識形態對現實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學作品分為現實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種類型。現實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寫實的方式再現客觀現實的文學形態。理想型文學是一種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主觀理想的文學形態。象征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三種文學類型的形成,是人類文學創作活動的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它們呈現不同的結構形態。而《金海螺》就屬于這三種類型中的理想型文學。
(一)、《金海螺》——理想型文學特征
1.表現性
理想型文學超越現實,突出表現性,具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 表現,指把內在主觀世界狀況(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現出來。理想型文學藝術地創造出一個理想的世界,表達作者的超越現實的主觀愿望。就像在《金海螺》中,桑彤出生時為一只海螺,實則是為了表達兒子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桑彤遇難時,先是到了龍宮,再是到了夜叉城,無疑都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但這其中無論是龍王或是吃人的夜叉女王都對不是親生桑彤疼愛有加,尤其是夜叉女王,不僅是對桑彤十幾年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在臨死前桑彤很害怕自己也要把自己的畢生所會傳授給桑彤,表現的人性的善良以及母愛的偉大,與前期左妃的惡毒與后期帕拉納斯國王的心胸狹窄形成鮮明的對比。
理想型文學的主觀理想精神,在文學反映方面體現為對現實矛盾的情感評價的側重理想型文學與注重客觀在線的現實型文學不同,它極大第突出了文學的抒情表現功能,且往往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在《金海螺》這部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佛教思想,例如:因果報應,右妃一直為人和善,雖然中間歷經艱辛但最終母子團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左妃生性惡劣,還不知悔改,最終被逐出皇宮。生死輪回、相信命運,在七公主遲遲未決定自己的夫君時,便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黑人皮囊下實則為金身的桑彤,使七公主一下就認定桑彤就是自己未來的夫君,是命運安排他們相遇。這兩個情節都直接表現了佛教的思想,并未通過對其他客觀事物的描寫來表達情感,這是理想型文學的重要特征。
2.虛幻性
理想型文學充分運用夸張、變形、虛構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實,而遵循情感的邏輯,追求情感的真實。理想型文學并非完全不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但這種素材一經作家的出力,便具有了獨特的夸張、變形的色彩。在《金海螺》中,一開始出生的桑彤是一只海螺,這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可能的,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是為了表現后來右妃對其照顧有加就像照顧人類小孩一樣的照顧做了鋪墊,突出了母愛的偉大;后來桑彤落難到了夜叉城,現實生活中哪里有會吃人的夜叉,可是吃人的夜叉疼愛桑彤,同樣也通過這種虛幻的表現手法,突出了母愛的偉大,最后夜叉女王甚至因為桑彤而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但除了這些虛幻的部分,《金海螺》其他部分又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不說完全還原,也有百分之八十,從生產到生活都與當時的年代一模一樣。
理想型文學塑造的多是作家理想中的英雄。作家超越現實的主觀理想所決定,現實中的人物很難符合他們的要求。《金海螺》中的桑彤會咒語,招來鹿群、魚群,會飛,可以一瞬間從城里移動到森林或河邊,還可以與天神在天上踢馬球,還到過龍宮,身體為金色,這一切都是超乎現實的,是作者虛構的英雄形象。
為了表現作者理想的英雄人物,理想型文學往往為他們構造出奇幻的情節。讓人物在特殊的環境正展示超凡的智慧和本領。在《金海螺》中,帕拉納斯國王起初對桑彤不滿意,想要加害于桑彤,除了兩道難題,讓桑彤尋找鹿和金魚,找不回來就刺死桑彤,這其中接受挑戰的還有其他六位駙馬,但能夠全身找回鹿和金魚的只有桑彤,其他駙馬都付出了鼻子或耳朵的代價,而且最后上天踢馬球拯救帕拉納斯國王的是桑彤,整座城無一人可做到。這就突出了桑彤無所不能,且心底善良的英雄主義形象。
《金海螺》這部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表現性和虛幻性特征,是典型的理想型文學,作者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運用夸張、變形、虛構的手法,為讀者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情節豐富,故事安排緊湊,表達了母愛的偉大、因果報應、樂善好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多重情感。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7月第11次印刷
2.施美嬌.泰國清邁泰族-金海螺-與西雙版納傣族-蟬面人-故事對比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