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近年來,微生物檢驗已經廣泛的應用于臨床醫學,且發展迅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經臨床實踐證實,微生物檢驗能夠有效的指導臨床醫生合理的配藥及順利的開展醫療工作[1],但是有相關資料反映: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嚴重阻礙臨床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全面的提升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質量是醫療工作的重點[2],基于此,本次調查研究回顧了本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送檢的血液、糞便、痰液、膿液、分泌物、中段尿等2000例微生物標本,探究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原因及對策,作出如下報告。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送檢的血液、糞便、痰液、膿液、分泌物、中段尿等2000例微生物標本為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其中不合格的有183例。
1.2 方法
臨床微生物標本檢驗人員嚴格的按照相關規定對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送檢的血液、糞便、痰液、膿液、分泌物、中段尿等2000例微生物標本進行檢查、分析,并且根據送檢標本的采集時間、外觀特征、檢測以及復查結果科學的判定是否屬于不合格標本,并且客觀、完整、真實的記錄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本次調查研究的不合格標本的判定標準參照《現代醫學實驗室管理與認可實踐》。
1.3 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均采用%表示,用檢驗。
2.結果
2.1 原因
2.1.1 送檢標本不合格類型
送檢的1800例微生物標本中不合格的有183例,不合格率為9.15%(183/2000),而且在這183例不合格標本中,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類型依次為:糞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膿液不合格,具體情況詳見表1。
2.2 對策
回顧臨床資料發現:有效的加強臨床科室與檢驗科之間的互動溝通(旨在雙方統計、分析的數據保持一致,避免數據出錯,且避免因交流不當引起誤差),嚴格的把控微生物檢驗前質量(送檢前質量把控,是將潛在的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標本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盡可能的避免人為失誤)等是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質量、減少不合格率的重要手段。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微生物檢驗逐漸的成為醫院各科室應用重點,但是從實踐來看,仍然暴露出諸多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現象[3],嚴重影響整個臨床醫療進程。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本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月期間送檢的血液、糞便、痰液、膿液、分泌物、中段尿等2000例微生物標本中不合格的有185例,不合格率為9.15%(183/2000),而且我們根據不同不合格類型劃分回顧分析,發現:而且在這183例不合格糞便不合格106例(57.92%)、痰液不合格48例(26.23%)、血液不合格13例(7.10%)、分泌物不合格8例(4.37%)、中段尿不合格5例(2.73%)、膿液不合格3例(1.64%),并且追究不合格原因發現:申請信息不全或者出錯是主要原因,共116例屬于該類型,所占比例為63.39%(116/183),其次為標本留取質量不合格,共45例屬于類型,所占比例為24.59%(45/183),最后為未使用無菌容器,共22例屬于該類型,所占比例為12.02%(22/183)。因此,本院采取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有效的加強臨床科室與檢驗科之間的互動溝通,嚴格的把控微生物檢驗前質量,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標本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等[4]。
總之,申請信息不全或者出錯、標本留取質量不合格、未使用無菌容器是導致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且通過加強臨床科室與檢驗科之間的互動溝通,嚴格的把控微生物檢驗前質量,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標本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等能夠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質量、減少不合格率[5]。
參考文獻:
[1] 王淑媛,柯培鋒,莊浩林等.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0):2738-2739.
[2] 尹秀云,陳建魁,曾利軍等.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特點及解決對策[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20):2499-2501.
[3] 周原,李洪艷,張云等.住院患者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7):479-481.
[4] 陶真,陰晴.微生物實驗室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4):389-390.
[5] 楊秀云.微生物培養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15):193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