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敏 詹健 李雪艷 戴敏智 尹志勤
(溫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浙江 溫州 325015)
思維導圖在結直腸癌PICC帶管早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夏麗敏 詹健 李雪艷 戴敏智 尹志勤
(溫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浙江 溫州 325015)
目的 探討運用思維導圖對結直腸癌PICC帶管早期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將109例結直腸癌PICC帶管早期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宣教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設計并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時評價健康教育效果及滿意度;在下一療程再次住院時評價患者導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帶管相關知識的知曉度、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PICC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 對結直腸癌PICC帶管患者進行早期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結直腸癌患者帶管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導管自我管理能力,減少PICC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了帶管的安全性。
思維導圖; 健康教育;PICC導管; 結直腸癌
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從外周靜脈導入,并將導管尖端置于上腔靜脈的導管。其已成為化療輸液的安全通道[1]。但在PICC置管期間需要進行規(guī)范的日常管理與維護,來預防導管感染、堵塞、脫出等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目前,由于醫(yī)療資源的短缺,導致化療患者在化療結束當天便出院,患者在出院時對PICC帶管的冗長宣教內容掌握度不高[2],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開始關注患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尋求更科學的方法來提高患者知識,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Tony Buzan[4]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思維導圖(Mind Map)并將其應用于教育領域可更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理解和記憶教學內容[5]。本研究設計相關思維導圖,對PICC帶管早期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PICC帶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為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有效的PICC帶管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腫瘤外科兩個病區(qū)行首次PICC置管后化療的結直腸癌術后患者109例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經臨床、病理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結腸癌或直腸癌,均行根治性手術,術后恢復良好,能耐受化療治療;(2)首次置入PICC導管;(3)患者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上,有基本溝通能力;(4)患者對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標準:有精神或智力障礙不能配合研究者。將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收住在一病區(qū),觀察組收住在二病區(qū);分別在兩個病區(qū)同步實施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在一病區(qū)采用傳統(tǒng)宣教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二病區(qū)根據思維導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分期、文化水平及費用支付方式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根據PICC宣教手冊內的文字內容對首次PICC置管后帶管患者進行口頭健康教育。穿刺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導管自我管理各事項的宣教并發(fā)放“PICC維護手冊”。
1.2.1 觀察組 根據思維導圖對首次PICC置管后帶管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教的內容、頻次同對照組。具體思維導圖的設計及應用如下:(1)本研究由護士長1名、結直腸腫瘤專科護士1名、資深PICC專業(yè)護士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1名組成思維導圖設計小組,以PICC宣教手冊內容為藍本,查閱文獻,并從患者角度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計算機軟件MindMapper4.5,嚴格按照思維導圖制作步驟,設計結直腸癌患者PICC帶管自我管理思維導圖。導圖中央的中心詞為“PICC帶管自我管理”,發(fā)散出6個主要分支,關鍵詞分別為“維護”、“看”、“洗澡”、“導管異?;蒯t(yī)院”、“禁忌”、“活動”,再發(fā)出相關的2級分支,具體見圖1。(2)思維導圖設計后,由護士長對二病區(qū)的全體護士進行理論知識及導圖使用的培訓、考核,保證參與健康教育的人員高度統(tǒng)一地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健康宣教。將彩色打印、封塑后的思維導圖夾放在每個房間的健康教育資料冊內及每個護理組的治療車上,便于護士在PICC穿刺后、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思維導圖式健康宣教,也便于患者住院過程中翻閱導圖內容;出院時,護士重新打印一張送給患者并進行健康宣教。
1.3 評價指標
1.3.1PICC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出院時通過自制問卷測評兩組患者對PICC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該問卷的設計是通過參考相關文獻[6-8]及經我院靜脈輸液護理專家指導下形成,經過30例患者的預調查后,最終修訂確定。問卷調查表由2個部分組成:(1)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及支付方式等一般情況。(2)結直腸癌化療患者PICC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PICC導管了解程度和相關知識的獲得來源(2個條目),PICC導管相關知識及使用過程的知曉程度(17個條目),PICC維護指導的需求(3個條目),總計22個條目。該量表的計分規(guī)則為:肯定回答為2分,不確定回答為1分,不知道或回答錯誤計0分,滿分44分。經測定,本量表的Crconbach’sα為0.87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 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出院時采用我院患者滿意度問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意度的測評。從健康教育、病房環(huán)境、護士工作態(tài)度和宣教的熟練程度、宣教效果方面進行評價,每項20分,總分為100分。該問卷Crconbach’sα系數為0.97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圖1 PICC帶管自我管理能力思維導圖
1.3.3 自我管理能力 根據“PICC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及其評分標準[9],修訂成“結直腸癌患者PICC導管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包括導管的自我監(jiān)測、導管日常活動的管理、導管維護的依從性及導管的應急處理能力。每項指標以0~5分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導管自我管理越好。經測定,本量表的Crconbach’sα為0.83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患者出院2~3周后再次入院化療時,用該量表評估患者化療間歇期帶管的自我管理能力。
1.3.4 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在患者2~3周后再次入院化療時,統(tǒng)計“PICC維護手冊”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檢驗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PICC帶管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ICC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 分
2.2 兩組患者導管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導管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 分
2.3 兩組患者PICC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PICC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3.1PICC帶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結直腸癌患者化療一般需要8~12個療程,化療間歇期需要帶PICC管出院,PICC帶管過程中如果維護不當,可能會因為穿刺點感染、導管脫出、導管堵塞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非正常拔管[10],因而需要患者對PICC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邢冬婕等[9]報道,帶管時間<1個月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干預應側重于各種知識的學習,滿足患者的知識渴求。而患者早期知識的學習途徑是來源于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因此,護理人員的有效健康教育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傳統(tǒng)帶管教育常采用口頭宣教結合發(fā)放文字資料的形式,但因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及社會背景各異,對醫(yī)學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往往達不到預期的健康教育效果[11]。結直腸癌患者平均年齡較高,文化水平較低,對健康教育的接收程度存在普遍偏低的情況。從表1中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對照組患者對PICC帶管相關知識的知曉得分為(23.00±0.410)分(滿分為44分),掌握程度不高;導致患者帶管期間的導管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從表2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帶管自我管理能力在四個維度的得分均處于中等水平,這與范育英等[2]報道一致。由此可見,傳統(tǒng)健康教育的效果是不盡人意的,亟需尋找更科學的健康教育方式。
3.2 對結直腸癌PICC帶管患者進行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思維導圖采用文字和圖像將大腦中的想法畫出來,將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元素按其內在的關聯建立起一種可視化的語義網絡,使人的隱性思維顯性化、可視化,是一種將放射性的思考具體化的方法[1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護患交流,一方面可以使護士對需溝通的內容記憶深刻、條理清晰,另一方面利用豐富的圖形及色彩效果,將思維可視化,使患者便于理解記憶[13]。多項研究[14-16]顯示,應用思維導圖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尤其適用于老年人以及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17]?;谝陨侠碚撘罁把C證據,本研究運用思維導圖對PICC帶管早期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患者對帶管相關知識的知曉度(t=8.14,P<0.05),同時也提高了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P<0.05),降低了患者PICC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χ2=8.822,P<0.05),減輕了患者因PICC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所帶來的痛苦。不僅如此,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滿意度由原來的(85.6±5.3)%上升至(96.6±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結直腸癌PICC帶管早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患者PICC帶管自我管理能力,減少PICC帶管過程中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PICC導管留置安全。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是一種科學、實用、有效、簡便的新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借鑒。然而,本研究僅針對PICC帶管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時的健康教育,在院后的延續(xù)性護理中尚未涉及,需要在今后結合網絡平臺進一步拓寬研究范圍。
[1] 馮玉玲,徐偉,于海紅,等.8例化療間歇期患者H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94.
[2] 范育英,何艷,胡雯,等.腫瘤患者PICC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7):12-13.
[3] 劉莉,李任萍,李霹悅.腫瘤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3):219-220.
[5] 羅晶,王愛民,張金峰.思維導圖在糖尿病患者小組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9):72-75.
[4]EdwardsS,CooperN.Mindmappingasateachingresource[J].ClinTeach,2010,7(4):236-239.
[6] 梁利紅,梁軍,申彩云,等.留置PICC帶管出院患者的家庭護理[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5,14(5):401-402.
[7] 劉日輝,陳建紅,賀小娟.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護理門診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0,13(2C):630-631.
[8] 吳清香,范愛乜.癌癥患者對PICC護理門診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34-1036.
[9] 邢冬婕,單麗霞,邢鳳梅.乳腺癌PICC化療患者CDSMP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499-502.
[10] 賈宏,范愛飛,宋琳,等.PICC置管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268-1230.
[11] 麥曉麗.影響護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的相關因素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300.
[12]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55.
[13] 龔俊銘,袁琦.思維導圖在我國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7):1352-1355.
[14]MicheliniCA.Mindmap:anewwaytoteachpatientsandstaff[J].HomeHealthNurse,2000,18(5):318-322.
[15]WalkerD,AdebajoA,HeslopP,etal.Patienteducationinrheumatoidarthritis:theeffect-ivenessoftheARCbookletandthemindmap[J].Rheumatology(Oxford),2007,46(10):1593-1596.
[16]MollbergN,SuratimM,DemchukC,etal.Mind-mappingforlungcancer:towardsapersonalsedtherapeuticsapproach[J].AdvTher,2011,28(3):173-194.
[17] 李莉,胡定偉,敬雪明,等.思維導圖在風濕科住院患者入院指導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9):73-74.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for health education of early stag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PICC
Xia Liming, Zhan Jian, Li Xueyan, Dai Mingzhi, Yin Zhiqin
(NursingCollegeofWenzhouMedicalUniversity,WenzhouZhenjiang3250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ith 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 by using mind mapping.Methods A total of 109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by traditional methods;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designed and applied mind mapping to health edu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tisfac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were evaluated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Self-management of the catheter and the incidence of PICC-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next course of readmission.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caring PICC,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incidenceofcatheter-relatedcomplicationsin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1).Conclusions Early health education using mind mapp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knowledg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tube,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d the safety of the carrying catheter.
Mind mapping; Health education; PICC catheter; Colorectal cancer
浙江省溫州市科技局項目(編號:Y20160578)
夏麗敏(1983-),女,浙江溫州,碩士在讀,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癌癥護理相關工作通信作者:尹志勤,E-mail:728677314@qq.com
R472,R735.3+5
A
10.16821/j.cnki.hsjx.2017.04.007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