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刁香
摘 要:聲樂是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唱出優美嘹亮的歌聲,用歌聲透過音樂化了的文學語言,生動地表達其思想感情,描繪其意境。聲樂學習的目的是利用熟練的發聲技巧,去表達作品內涵,去感染聽眾。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特有的思想感情,為此,聲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逐步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聲樂教學 情與聲 堅持 方法 興趣
現在,我們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轟轟烈烈地搞素質教育,并在積極地探索更好的素質教育的方法。藝術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特長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各個學校都配備了專業的音樂教師,又有第二課堂這么好的平臺。我們初中音樂教師應該抓住機會,讓音樂課中傳出優美悅耳的歌聲,同時要多培養一些優秀的聲樂特長生,既發展了他們的特長,又可以為高中輸送更多的好人才,還能讓我們的專業得以更好的發揮和展示。何樂而不為呢?
1、在合理的情況下,創設情境,適當增強演唱者自己的想象力
在有關聲樂方面的學習中,它要求每一位演唱者要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在進行相關這些方面聲樂演唱創作的過程中,只有通過演唱者自己把歌曲中有關的想象力進行充分展現,才可以創作出一些比較擁有形象性、深刻性等類似特點的聲樂作品。在聲樂演唱情感把握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想要在演唱過程中增強演唱者的想象力,情境的創設是很必要的。演唱者可以在情境中最大程度地體會到這一個作品中所要表達的相關情感,和該作曲者之間產生一定相關的情感的紐帶,從而可以培養這一方面情感表達的能力,可以使演唱者在鑒賞以及創作這些方面當中,被歌曲所熏陶以及感染,從而形成有效的內在的一種精神上的力量,讓每一位演唱者在欣賞相關音樂作品的同時,也可以自己體會到給予這首歌曲相關的情感意境。
2、通過強化演唱者相關的鑒賞能力,來豐富其情感世界
每一個作品必然有會相關匹配的情感有關表現方式,這樣才可以保障相關的情感表達的有效性。在進行類似的這種創作中,每一位演唱者需要根據自己想要表達一些相關的情感來選擇屬于自己適合的相關的演唱風格,或者可以根據每一個人自身的情感方面來進行安排創作相關的視角,才可以更好的表現出這首曲子的作曲者的對應的內心世界。不過因為演唱者會受到個人能力的局限性,通常較難體會并感悟到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作者深層次的思想相關的情感。所以,在進行聲樂方面的情感掌握的學習過程的同時,應該適當的大力提高演唱者自己相關的欣賞以及鑒賞聲樂作品這些的能力,讓演奏者可以自己有著相應的鑒賞能力以及水平,觀眾可以通過聲樂相關的作品感受到作者自己對應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思想,進一步逐步豐富自身相關的情感世界。演唱者需要自己根據聲樂相關的作品中擁有獨特的情感,從而可以淺顯的情感方法來理解逐步向更深的情感理解進行進一步的邁進,這樣的相關方式才可以有效的提升演唱者的思想以及相關的美感。或者演唱需要適當的自己加強聲樂方面的作品細節部分的鑒賞,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更輕松地領悟到聲樂有關的作品中的各種各樣獨特的造型、精巧構造以及相關的深刻思想情感。對此,演唱者需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以及欣賞身邊的美,理解美的含義才可以讓演唱者內心中的相關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一個層次。
3、建立適合學生聲音特點的發聲體系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聲樂練習時,要確保學生所發的每一個音,都必須聲音通暢,氣息流動,音色優美,自然動聽,還必須遵循“有音量而不傷嗓”的總原則。教師切不可因為教學時間短,教學任務重,就放松對學生的要求,更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在學生沒有打好基礎的時候,就盲目教學生追求音量、高音,追求唱“大歌”。對于初學聲樂的學生來說,基礎打不牢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各種小毛病,不但影響當前的學習,對進一步的發展也非常不利。
4、耐心講解變聲期用嗓衛生知識,消除學生對自身嗓音的疑慮
要讓學生唱起來,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這一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鼓勵,消除他們唱歌的心理障礙,為他們樹立信心,強化他們的歌唱意識。同時拓展學生的歌唱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歌唱的機會。如結合節日、紀念日舉行歌詠比賽等。用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表演欲望。
耐心講解變聲期用嗓衛生知識,消除學生對自身嗓音的疑慮。不少學生,在小學階段唱歌時,聲音清脆響亮,而進入中學后,嗓音變得沙啞,高音唱不上去,低音唱不下來,歌聲不像以前好聽,怕遭同學笑話,上音樂課也不開口唱,這是學生進入變聲期的表現,這是老師應該告訴學生這是我們成長的一個標志,不必擔心。
5、歌唱練習的要求和方法
初一學生的發聲練習一般都排在每節課的開頭時間,不宜過長,而且要注意科學性和系統性,要少而精,要唱得正確、熟練。每支練聲曲應注意難易程度,一般應由淺入深。每支練聲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須按要求去做,同時要糾正學生經常發生的喉音、鼻音、顫抖音、漏氣、白聲等毛病,不斷給予引導及糾正,還要加以說明講解。
例如,在教學中,由于有些難唱準的音程都與“4 ”或“7 ”音有關,因此,不少學生見到“4、7”這兩個音就有些怕。筆者此時會耐心地告訴學生們,并不是凡出現“4、7”音的地方都難唱準,在很多情況下“4、7”音是不難唱準的,只是在“3—4—3”,“7—1—7”和“4—7”,“7—4”這種進行時才不易唱準。雖然“4、7”音在兒童歌曲中用得不太多,但它們卻是很重要的兩個音,有了它們可以豐富曲調的表現力。通過這樣分析講解來鼓勵學生們一定要唱準這兩個音。遇到較難唱準的音程時,本人就用比較法或過渡法來教唱。例如,要唱準“2—#4”就把“2—#”4與“2—4”作多次比較,使學生在聽覺上能迅速地、清楚地辯認出是大三度還是小三度,還可以通過1—3唱準2—#4,通過3—5唱準2—4,如此經過多次反復,學生即能將2—#4的音高記憶在腦中,以后一唱就準了。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應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地進行改善,通過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應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措施,創建一個和諧的音樂學習課堂氛圍,從而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音樂能力,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春婷.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90-91.
[2]朱姝.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