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燕 徐生洋 梁廷榮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2
顱內腫瘤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20~50歲是腦腫瘤的多發期,其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但40歲后開始逐漸下降。目前顱內腫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1]。術后有效的護理可以幫助顱內腫瘤患者更快康復。本研究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顱內腫瘤患者,對其應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回顧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顱內瘤患者150例,排除嚴重基礎疾病或二次顱腦手術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50.22±7.91)歲,其中室管膜瘤5例,髓母細胞瘤7例,星形細胞瘤3例,膠質瘤22例,腦膜瘤38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52.46±8.02)歲,其中室管膜瘤5例,髓母細胞瘤4例,星形細胞瘤5例,膠質瘤30例,腦膜瘤3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顱內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包括叮囑患者及其家屬術后禁忌與注意事項,并進行遵醫囑給藥。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醫護一體化護理,包括措施如下:①成立醫護協同小組:醫生與護士對應成組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即一組醫生與一組護士護理一組患者。②進行醫護聯合查房:護士及時準確向對應醫生進行患者病情癥狀及要求的匯報,醫生在此基礎上確定適合的護理方法[2]。③心理干預:由于疾病的影響患者具會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可通過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并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才去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對于不同年齡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稱呼,以增加親切感;當患者覺得自卑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聽聽音樂來緩解情緒,放松心情;指導患者可以通過傾訴等方式來發泄心中的壓力,與醫務人員交流,并開導患者[3]。④用藥指導:由對應的醫生和護士對患者進行藥物品種、劑量、用藥禁忌及注意事項指導,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規避。⑤術后情況跟蹤隨訪記錄。
1.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后,對兩組顱內腫瘤患者的將兩組患者的HPHQ-9評分與GAD-7評分、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率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或兩組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PHQ-9評分與GAD-7評分,觀察組評分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率(97.3%)顯著高于對照組(76.0%)(P<0.05)。
3.討論
腦腫瘤可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原發性指腦本身有占位現象出現,而繼發性指在非原發性基礎上由其他病變部位通過血液轉移引發的顱內占位。一旦占位形成,將導致腦組織受壓迫、顱內壓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外科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有效的術后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康復[4]。醫護一體化護理的特征是醫生護士協作,共同護理,與患者充分溝通,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患者與醫護人員信息溝通,醫生、護士、患者三位一體的護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腦腫瘤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命質量。
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的PHQ-9評分與GAD-7評分,觀察組評分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在綜合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樹立了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治療的積極性,以及對于疾病康復的信心具有一定的聯系。此外,在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滿意率(97.3%)顯著高于對照組(76.0%)(P<0.05)。充分說明醫護一體化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顱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心理,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劍英,管曉萍,張利巖等.顱內腫瘤患者親屬照顧者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2):71-73.
[2]趙青蘭,齊樹倫,唐飛等.惡性顱內腫瘤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2):5-6.
[3]向陽.顱內腫瘤病人術前心理學調查及心理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1):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