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文獻綜述法對目標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闡述,對其相關的推廣途徑進行探討,其目的在于為促進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滿足不同素質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目標教學法;高校籃球教學;應用價值;研究
籃球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傳統科目,也是廣大學生喜聞樂見體育教學課程之一,在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使得高校籃球教學的發展取向與社會發展主流形勢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偏差,在培養目標的確立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普及的背景下,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實現教學觀念的有機轉變,確保教學方法的創新,就成為當前高校籃球教學必須要加以高度重視并給予切實解決的現實性問題。目標教學法是依據教學活動的發展需要,將教學的總體目標進行有機的分解,從而達到簡化教學難度的目的,在引導學生不斷完成各個階段子目標的基礎上,來實現對學習內容的全面理解與掌握。鑒于此,針對當前高校籃球教學發展的現狀,加強對目標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應用價值的分析,積極探討相關的推廣途徑,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1 目標教學法的內涵
目標教學法是依據教學發展的具體要求,針對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素質基礎與發展需求的現狀,通過對教學的總體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解而組建成相應的子目標群,用以引導相應教學活動開展的新型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階段以及教學難度的不同,設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子目標,按照由低至高的順序排列。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各子目標的逐層、逐次的實現,來實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由低級向高級的逐步掌握。在這種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每一個子目標的實現,都會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其學習的自信,確保其學習興趣的持久性保持,喚起學生向著更高級的目標不斷邁進,進而提高學習的實際效果。目標教學法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發展,有效地修正了傳統教學中總體目標過于單一的弊端,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目標設立的適應性,確保了不同素質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不僅能夠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進而為提高學習成效,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法的重要價值
在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具有單一性,同時還具有明顯的“一刀切”的特征,因而,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就出現了“能者吃不飽,弱者吃不了”的現象。這對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提升與維系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對于學生籃球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而目標教學法則是通過對教學總體目標的細化與分解,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立諸多相適應的子目標,不同素質基礎的學生,可以通過對初級目標→中極目標→高級目標的逐步實現,來提升籃球學習的自信,并在不斷實現子目標的同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針對高校籃球教學發展的現狀以及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積極運用目標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首先,目標教學法的應用,促進了籃球教學多元化發展目標體系的構建,滿足不同素質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普遍適應性,能夠為提高高校籃球教學的整體效果提供保障;
其次,目標教學法的運用,彰顯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各級子目標的設立充分適應學生素質基礎的差異,使之更易于為全體學生所接受,有效地解決了高校籃球教學中“眾口難調”的現實問題,確保了不同素質基礎與興趣指向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基本的滿足。
第三,籃球是一項對綜合素質能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例如,運球上籃的技術動作,就集合了控球技術、步法、投籃技術與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由于受素質能力的限制而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不僅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同時,對于學生籃球學習的自信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而目標教學法通過對教學子目標的逐個實現,相應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有助于增強學生籃球學習的自信。
第四,目標教學法的應用,能夠促進高校籃球教學的創新發展,有助于籃球教學整體功能的發揮。目標教學法以培養高校學生籃球綜合素質能力為第一要旨,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高校學生實用型籃球運動能力的培養,從而在培養高校學生籃球綜合素質能力的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引導、規范與保障作用。
3 目標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3.1 創新高校籃球教學體系,確保目標教學法的應用與推廣
教學體系是一個涵蓋了所有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各個環節與要素得綜合型集合體,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教學體系的構建受教學思想的影響,要求與教學發展的主流形勢達成有機的一致性。在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體系已呈現出明顯的陳舊性弊端,是影響與制約高校籃球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確保目標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對傳統的教學體系進行必要的優化、整合與創新,全面提高教學體系的適應性與實效性,用以為目標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保障。這就要求要轉變教學理念,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樹立起以“以人為本”育人觀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思想,構建起彰顯適應性與實效性特征的新型教學體系,實現對目標教學法的有效接納與充分融入。
3.2 本著“量體裁衣”的原則,構建完善的教學目標體系
由于受“唯成績論”教學觀念的誤導,致使高校籃球教學目標的確立過于單一。這種單一性的教學目標無視學生素質基礎的差異以及學生自我發展需求的多樣性,具有明顯的“一刀切”的弊端,是造成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低下的“罪魁禍首”。目標教學法依據教學階段性發展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素質基礎的現狀,對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解、細化與設置,具有明顯的“量體裁衣”的特征,使得不同素質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基本的滿足。因此,構建完善的高校籃球教學目標體系,就成為運用與推廣目標教學法的關鍵環節。這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又能夠在確保學生自身素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滿足其更高層次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改成,王斌.體育運動中目標設置的有效性: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
[2]胡靜.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5.
[3]鄭頌平.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2).
作者簡介
王維(1964-),男,吉林省長春市人,現就職于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