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飛
摘 要:語文學科內涵豐富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讓枯燥的語文課生動起來,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提出的新要求。情感教學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內容、改變方法等手段推進情感教學進一步的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語文
情感教學在當下的小學已經開始引起關注,他對孩子們的促進作用及人格的完善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國語文教育歷來是“重知識,輕情感”的現狀,尤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考”、“中考”的壓迫,使得很多家長從生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抱有“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從而扭曲了我國的教育功能。僅僅把教育目標定位于知識的獲得及能力的鍛煉,忽視孩子們的情感教育,品德培養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直接導致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高分卻沒有健康心理的人。
1 情感教育需落實到情感教學
關于情感教育不同的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表述:北京師范大學的石中英教授在《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中則指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①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情感教育是把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擁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品德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然而情感教學則是把情感教育具體落實到教學中,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氛圍烘托,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悟到教學中的情感升華,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2 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歸根結底是對人的思想的教學,那么作為語文教學的執教者首先應該進行的是“做人”教育,做人離不開思想,做人更離不開正確的意識的引領,情感教育迫在眉睫。
(一)情感教學會促使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發展
語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小學語文又是兒童接觸情感教學資源的初期階段,能夠正確把握課文中的情感因素,適時進行情感教學,對于培養學生至關重要,甚至為以后學習其他學科都打下了基礎。古代白居易認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先有情感的積淀,才會有知識的勃發。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受教者是未經雕琢的小學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所以教材的情境、教師的情感、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這些都離不開情感教學。教師通過對課文進一步的分析理解,通過課堂情境的渲染激發學生內心潛在的正能量,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做人的原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會使“語文”更為深刻的被學生牢記,進一步實現我們的大語文觀。
(二)情感教學有助于實現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的統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情感教育早已被寫入課標,甚至是評價課程的有力根據,它與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同等重要,甚至要略勝一籌。素質教育提倡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已經有所轉移,由知識逐漸向能力轉化,更注重方法的傳授,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者們發現人的情商對人的一生發展有著決定性作用。
3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
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李吉林老師曾經就創設過情境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生活展現情境。選取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會使學生更容易的走進課文,親近課文。比如寫作課上寫自然風光,就去公園采風,感受不同季節的變化;寫人物就可以把人物請到現場,語言描繪,真實體驗。
2.實物演示。在課堂上展示需要了解的具體實物。比如學生講到《苦糖》可以真實出示白糖去品嘗一下甜美的滋味;再比如《畫雞蛋》可以拿來雞蛋讓學生感悟主人公當時繪畫的狀態。
3.多媒體再現影音。用圖畫或是影像把學生快速帶入課文中來,比如《桂林山水》這一課可以展示桂林的山水風光,將學生帶入那水的清靜綠及山的奇秀險當中;講《海底世界》的時候可以展示海底那迷人的風光,帶領學生暢游一番。
4.音樂渲染情境。氣氛需要渲染和烘托,尤其是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情感升華的時候。比如《七子之歌-澳門》這篇課文,就可以先和學生們共同聆聽那激動人心的歌曲,如果音樂渲染的恰當,情感自然就會升華,那么教學也會變得容易得多。
(二)豐富教學內容,引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所學內容充滿熱愛,那么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講《馬》時根據課文“力大無比的項羽,有‘烏騅相伴;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云長,有‘赤兔相隨;縱然是《西游記》中的‘白龍馬,也如此的忠誠與神奇。”可以將關云長與赤兔的故事,項羽與烏騅的命運都放入教學內容當中,學生感興趣會對馬的故事有進一步的理解,那么對于馬的熱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實現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一項重要途徑就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約束,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任務,構建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方案,全面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實施因材施教的對策,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得到滿足,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創新教學的要求下,教師還要主動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將多種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使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書本,而是為學生語文創新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地探索和學習語文知識,培養高質量的語文人才。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需求,也是實現語文教學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對當前的教育發展形勢,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自身肩負的重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創新教學模式的作用,改善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語文整體教學質量。
4 結語
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合理的運用情感教學,不僅能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鍛煉,更是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起到重要的作用。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者們,更應順應歷史潮流把語文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統一完成,為小學生一生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