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單一、效果低下的弊端,運用文獻綜述法對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創新的多元化路徑進行探討,旨在于為增進普通高校學生太極拳學習的興趣,促進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創新;多元化路徑
1 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的現狀評述
太極拳屬中國武術拳種中的內家拳,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彰顯出極其重要的傳承意義。因此,伴隨著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太極拳被引入到普通高校校園,成為體育教學課程之一。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的現狀無法令人滿意,還存有諸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其中,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最具代表性。目前,普通高校太極拳的教學內容以“太極拳24式”為主,該套路的動作較多,結構較為復雜,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而言,其難度較大,不易掌握。而在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以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方法為主,即: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練習→教師糾錯總結。這種過于程式化的教學方法的采用,無視學生的興趣指向與發展需求,只是千篇一律的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式的模仿練習,導致課堂氣氛死板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結果也僅僅是“照貓畫虎”地掌握了太極拳套路的基本動作,而對于太極拳深邃的內涵則缺乏必要的了解,學習的實際效果較為低下。
2 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的創新意義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重要渠道,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鑒于當前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所存在著陳舊性、單一性、程式化的弊端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教學效果低下的嚴重后果,加強對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的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促進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推動太極拳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其次,提升學生太極拳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第三,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太極拳學習氛圍;第四,有助于專指性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與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
3 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創新路徑
3.1 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確保自主式教學方法的研創與運用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已經確立,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在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自主式教學方法是在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確保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發展與自主完善的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太極拳的技術結構復雜、文化內涵深邃,因此,需要學生不斷的自主理解與自我認知,方能達成充分把握的目的。因此,自主式教學方法的研創與運用,是當前提高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整體效果的重要保障。
3.2 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平臺,推進表象訓練教學方法在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表象訓練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是運動心理學中的條件反射原理,是通過將已有的經驗與認知貯存在記憶中,通過神經刺激傳入到神經中樞,在經過中樞分析后,沿傳出神經傳至效應器,進而轉化成為具體的運用技能。在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開展表象訓練教學的最佳途徑在于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全面普及,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提高學生感官認識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太極拳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動作示范的準確性與規范性,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太極拳動作的技術結構與銜接要領。對學生形成視覺與動感的全面刺激,通過對太極拳動作表象的不斷體驗與感悟,形成固化的動作定型,進而形成實用型的太極拳技能。
3.3 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同伴合作的交流互助活動,來促進分組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分組教學法是一種以激發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團隊配合精神為核心目的的新型教學方法,其主要的運作原理在于組建學習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實施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要積極加強與組內成員的交流與互動,用以達成互助、互學、取長補短的目的。這對于營造健康、活潑、互動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現階段,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核心,教師通過示范向學生傳授太極拳技藝,學生依照教師的動作示范進行模仿練習,因此,在課堂上所形成的是一種師生間的縱向互動,而缺乏學生之間的橫向互動,因此,因缺乏學習效果的比對,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興趣趨于低下。而開展分組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相互糾錯、交流心得體會的活動,在對自身學習效果作出理性定位的基礎上,了解自身的不足,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積極自主地加以有針對性的充實與完善,具有積極重要的保障作用。
3.4 強化對學生太極拳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來確保興趣教學法的全面推廣與應用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確保其學習行為持久性開展的重要保障。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由于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過于單一,并且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凸顯強制性弊端,造成了課堂氛圍枯燥乏味,致使學生的自主意識受到嚴重壓制,自我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因而其學習興趣極其低下。針對于此,在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具有必要性。這就要求太極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自身教學地位的有機轉變,在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采用啟迪、喚醒、刺激、點撥等手段,來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另外,在太極拳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總結或交流的階段,向學生闡述太極拳的文化內涵,講解太極拳的趣聞軼事,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等等,來深化學生對于太極拳運動的了解。這對于提高與維系學生太極拳學習的興趣,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江玲玲.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多元化改革[J]. 搏擊·武術科學,2011,8(11).
[2]倪金福.高校開設太極拳課程引發的思考[J].龍巖學院學報,2008(6).
[3]王汝英.探究型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6).
[4]陳根福.表象訓練運用于武術套路教學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6).
作者簡介
張永剛(1971-)男,遼寧省沈陽市人,現就職于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