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凌
【摘 要】 目的:調查本院護士的心理狀況,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心理對策。方法:選取本院120名護士針對其應激水平、抑郁自評及焦慮自評進行調查,評估其心理狀態水平,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心理指導措施后再次進行調查。結果:經調查顯示120名護士應激水平較低,心理調節水平較差,存在焦慮抑郁狀態;心理措施干預后,心理狀態逐漸改善并趨于正常值。結論:目前在我院護士心理健康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醫院方面應該加強重視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護士 心理壓力 心理干預 心理健康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對治療要求的逐漸提高,護理工作在治療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多這也就意味著護士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但是多項護理工作的開展也加重了護士人員的工作內容,給予護士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負性影響,然而眾所周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證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及最大程度發揮個人潛質的重要前提[1]。本文主要就本院120名護士心理輔導措施干預前后對心理狀態產生的影響,分析原因并提出對策;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所有資料來源于本院各個科室的120名護士,平均年齡(26.58±3.65)歲;平均工作年限在(3.26±0.25)年,所有研究對象學歷均在大專及以上學歷,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方法與觀察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所有護士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自評焦慮表(SAS)、抑郁自評表(SDS)、工作水平應激量表(RSS):由心理痛苦、生活被擾亂及負性情感3個因子組成,總分30,分數越高說明應激水平越高;與正常水平(數據來源于隨機調查)做統計學比較。綜合評估本院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態;分析其原因采取一定的心理輔導措施后再次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所有計量數據均選用`x±s表示,用t進行檢驗,P<0.05時統計學比較有意義。
2 結果
2.2 采取措施前120名護士的心理心理狀態調查 詳見表1,
3 討論
由上述實驗數據得知此120名護士應激水平較差意味著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轉變,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調控,通過SAS和SDS說明多數具有嚴重的焦慮抑郁傾向,心理健康存在較大的問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較高的工作效率及友好的服務態度在心理健康狀態不佳的情況下是比較難控制的,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定會影響到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導致其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因素有很多種[2],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為巨大的工作量和嚴格的管理制度,隨著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加強,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在有限的時間還要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休息時間和質量嚴重縮短和降低,甚至在護理過程中要重點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有時溝通不當面臨的是患者及其家屬的責難,這些都讓護理工作者身心疲憊[3];醫院實行嚴格分明的獎懲制度和健全的監督管理體制,行差踏錯一步面臨的是嚴格的陳發措施,多數護理人員在工作期間做事小心翼翼,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產生焦慮、抑郁狀態在所難免。
本實驗所采取的心理輔導措施主要有開展心理調節措施知識講座,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剖析心理心理壓力過大的誘導因素,鼓勵護理工作人員對工作生活中的困難進行交流溝通,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等;護理人員心理壓力過大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從根本原因入手醫院方面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4-5],首先應該加大工作人員的選拔,增加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是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減少工作量對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其次醫院應該做好明確的分工,針對護理人員文化水平和綜合素養的高低,合理分配其工作崗位,文化水平較低宜分配在一般病室中,可以降低其工作難度,減少其精神壓力;在實行嚴格分明的獎懲制度之時應該建立完善的晉升制度,變相鼓勵工作人員多加努力,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熱情和工作效率,建立護士電子心理檔案,充分了解每一位護士的心理狀況及基本資料,制定詳細具體具有針對性及個體性的心理輔導措施,保證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李士榮.急診科年輕護士心理壓力的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332-333.
[2]楊燁,顏引妹.心理疏導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和親密關系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2):1849-1851,1852.
[3]赫秋玲.護士對應激源刺激的心理壓力及對策經驗[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5):2465-2465.
[4]張瑞春.心理疏導在護士心理健康輔導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88-90.
[5]吳美玉,孫巖,裴淑穎等.急診科護士工作壓力因素分析與對策[J].河北醫藥,2012,34(13):2059-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