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玲
長春市兒童醫院感染門診,吉林長春 130061
感染科護理工作中強化陪護管理的應用價值研究
成秀玲
長春市兒童醫院感染門診,吉林長春 130061
目的 研究感染科護理工作中強化陪護管理的應用價值。 方法 該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感染科患者,將80例患者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另一組接受強化陪護管理工作(觀察組)。對比兩組感染科患者的陪護人數、住院陪護時間、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作息規律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感染科患者的最后陪護人數、住院陪護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依從性、作息規律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初始陪護人數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化陪護管理應用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強化陪護管理;感染科;護理
感染科中各種傳染疾病患者聚集,護理人員以及陪護人員與多種帶有傳染病菌物質接觸的幾率高[1],感染傳染疾病的風險較高,因此加強感染科護理工作中陪護管理十分重要,有利于保障護理人員和陪護人員的安全。該院將感染科患者8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感染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每4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范圍22~70(51.24±3.57)歲。文化程度:4例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范圍23~71(50.96±3.62)歲。文化程度:6例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10例大專及以上。對照組和觀察組感染科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感染科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照組),在患者入院后按照病種安排單間進行隔離,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進行密切的關注,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發熱、出疹的不良情況,遵醫囑安排患者進行各項檢查以及按正確流程采集血清標本和痰標本等進行藥敏試驗或細菌培養試驗。同時護理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和消毒隔離指導,對病房內進行定期消毒,保持床鋪平整干凈,叮囑患者多臥床休息,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對感染科患者強化陪護管理(觀察組),包括培訓與宣傳、消毒與隔離管理、強化病房管理、強化責任心以及加強溝通。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兩組感染科患者的陪護人數(初始及最后)、住院陪護時間,觀察兩組感染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作息規律情況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以此來計算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作息規律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將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發給患者填寫,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選項,以(40例-不滿意例數)/40例×100%為感染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將該文數據錄入到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表示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作息規律率和護理滿意度,以[n(%)]形式表現,使用χ2進行數據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陪護人數以及住院陪護時間,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陪護人數以及住院陪護時間
兩組感染科患者之間,初始陪護人數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最后陪護人數以及住院陪護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感染科患者的陪護人數以及住院陪護時間(±s)

表1 對比兩組感染科患者的陪護人數以及住院陪護時間(±s)
注:與對照組(初始陪護人數除外)相比較(P<0.05)。
?
2.2 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和作息規律情況
通過統計得知,觀察組感染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作息規律情況均比對照組更優(P<0.05),并發癥發生率同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感染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作息規律情況[n(%)]
2.3 護理滿意度
在統計之后得知,對照組感染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不如觀察組高(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感染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由于醫學模式的改變以及患者對治療水平需求的增長[2],加強護理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在護理工作中以患者為中心[3-4]實施護理服務,能夠使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陪護人員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在我國,陪護人員一般分為家屬陪護(愛人、子女及親屬)和非家屬陪護(護工陪護或保姆陪護等)[5],在陪護過程中,由于家屬陪護人員缺乏相關護理專業知識以及護工陪護的文化程度較低[6],會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因此應強化陪護管理。
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未規范管理陪護人員,陪護人員的護理能力差以及對感染性疾病認識不深,不但不能起到較好的陪護作用,還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自身患上傳染性疾病。感染科是感染發生率極高的科室,陪護人員若護理不當,會增加治療難度以及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
該次研究總結了以往感染科陪護管理的經驗并進行強化,實施了以下強化陪護管理措施:①培訓與宣傳:將醫院有關陪護護理方面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并安排陪護人員在進行陪護前加強相關陪護方面的學習,同時對醫院的規章制度和相關職業道德規范進行學習和掌握[7],使陪護人員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同時將傳染病相關知識詳細向陪護人員進行講解,使陪護人員認識到陪護工作的重要性。在患者入院后,將醫院宣傳單分發到患者及陪護人員手中,內容包括陪護管理措施、陪護規章制度以及消毒、傳染性疾病預防知識等。②消毒與隔離管理:嚴格要求陪護人員在陪護過程中保持手部的清潔衛生,勤洗手,避免傳染病通過手部接觸向陪護人員傳播[8]。醫院合理安排陪護人員的食宿,減少人員流動,避免造成室外感染。叮囑陪護人員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及避免近距離直接與患者說話[9],做好消毒等安全措施。另外對探視制度進行完善,嚴格控制探視次數和人數,在探視時穿好隔離衣物,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③強化病房管理:在陪護前對陪護人員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由科室同意安排陪護人員,嚴格選擇家屬陪護人員和執行陪護管理制度。醫院以患者的疾病感染類型為準對家屬的陪護時間和護理服務進行明確的規定[10],對陪護人員的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同時確保陪護人員身體健康,無傳染病,但針對病情危重患者則由醫院安排專業護工進行陪護。④強化責任心: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給予患者真誠的關心和照護,使陪護人員受到影響,進而促進陪護人員責任感和積極性的加強,更加細心地陪護患者。⑤加強溝通:通過培訓增強醫護人員和陪護人員的溝通技巧,增加患者對其的信任感,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通過舉辦座談會對陪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討論,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
強化陪護管理能夠消除感染風險因素,使感染科護理人員及陪護人員的感染率降低。在該次研究中,實施了強化陪護管理的觀察組在最后陪護人數、住院陪護時間、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作息規律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多個指標均比對照組優勢更加明顯(P<0.05)。
綜上所述,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強化陪護管理的臨床價值高。
[1]李紅.感染科護理工作中強化陪護管理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0):50-51.
[2]聶姜.加強陪護管理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2,9(31):21-22.
[3]項會梅.加強陪護管理在感染科的臨床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2):135.
[4]朱琳.預見性護理在感染科陪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31-33.
[5]牟曉春.加強陪護人員手衛生管理對院內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6):932-933.
[6]Arya SC,Agarwal N,Agarwal S,et al.A combined culturebased methodology for surveillance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timely remedial action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Delhi,India[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3, 41(11):1129-1130.
[7]王素君.強化護理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2,31(18):145.
[8]周會霞.強化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學信息,2015,28(46):427.
[9]曾秋月.感染科陪護中預見性護理管理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6):1958-1960.
[10]李安英.感染科護理陪護中的預見性護理管理模式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275-276.
R47
A
1672-5654(2017)02(c)-0100-02
2016-11-20)
成秀玲(1974.9-),女,吉林長春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感染。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