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在世界各主要大國中,中國無論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倡導全球化協作共贏方面,都堪稱“執牛耳者”。這也使得中國近年來在體現自身實力和國際話語權方面,都有了更加令人欣慰的表現。
去年在南海,中國用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向外界展示了什么叫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那些曾經妄圖在南海制造紛爭事端的國家,一個個明白了中國的主權是不可挑戰的。南海風波剛剛平息,在美國政權更替,臺灣地區領導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背景下,某些國家的反華勢力和“臺獨分子”沆瀣一氣借機挑事,妄圖給兩岸關系制造麻煩。可旋即迎來的卻是我國外交部擲地有聲的回應和敲打,以及美國總統關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
主權問題乃國之大事、立國之本,而主權卻是不折不扣要靠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來維護的。去年在南海,中國海軍聯合其他軍種實施實彈軍事演習,生生把美國的艦隊頂了回去,讓此前的美日“巡航南海”放了空炮,讓所謂南海仲裁案成為笑柄。在東海方向,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大大拓展了中國東線的防空縱深。常態化巡航釣魚島海域(含12海里以內),直接讓日本“購島鬧劇”破產。前不久的中國海空軍突破“第一島鏈”以及環繞臺灣島演練,也直接對“臺獨勢力”及其背后支持慫恿者發出嚴厲警告,對“臺獨分子”產生了強大“心理震懾”。
過去一年,中國在國防工業和軍事裝備領域捷報頻傳。關心時事軍事的朋友們發現,我國在海陸空多個維度都傳來軍事實力提升的喜訊:海軍航母遼寧艦進一步形成戰斗力,赴遠洋實施訓練;自主國產化新航空母艦完工在即,不僅建設速度驚人,而且多項關鍵技術已大大縮短與世界一流航母的差距;東風41、東風5C導彈接連發射,在大西洋水下發射更為先進的潛射導彈,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我國三位一體核打擊和二次核反擊能力;運20交付部隊、殲-20、殲35逐漸形成戰力令我空軍虎虎生威;海軍突破“第一島鏈”、演習日本海。用行動表明了我國捍衛主權和地區和平的積極態度……
中國是工業大國,并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然而并非世界上所有工業和科技大國,都能在軍事方面有如此建樹。我們看到中國軍事科技方面的突飛猛進、軍事裝備生產能力讓人耳目一新,其背后凝聚的是人無我有的“兩彈一星”精神和帶領中國人民鑄就無數輝煌的黨的堅強領導。
盡管和平發展是當前世界的主流,但中國崛起之路卻不會一帆風順。軍事保駕護航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當區域和平和國家主權遭受挑釁時,中國正在更加積極地運用軍事手段加以遏止,以軍事促和平,以軍事保外交,中國可打的牌正變得越來越多,我國軍事能力的展示技巧也越來越顯純熟。這些變化,是所有關心祖國命運前途,向往和平的人所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