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新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彼此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經過一年多年的實踐,我們有了自己的見解。
一、小組內分工要合理
分組,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這里可有大學問呢。怎樣分組,決定著組員之間是否能真正的進行合作學習。
我們認為,每組六個人是合理的,男生和女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去進行分配,如果組長是女生,副組長就要用男生,這樣他們合作時,就能互相制約,有利于紀律的管理。我記得,我在分工時,組長和副組長都是女生,結果,男組員偷偷的告訴我:他們組進行考核時,女生分數總是比男生高,原因就是組長都是女生,評分時有失公平。我經過了解,情況確實是那樣,我急忙進行了調整,并明確要求,情況改善了很多,每組中的矛盾也減少了。另外,組員之間要按學習的優劣進行搭配,每組優等生兩人,中等生兩人,稍差的兩人。這樣,優等生能兼顧差生的學習,中等生基本能自己管理好自己。
分組時不但要考慮學習方面,還要考慮紀律方面。有的孩子學習稍差,但紀律好;有的孩子學習較好,但自我約束力力差。這樣,在分組時,老師要把性格開朗、比較調皮的孩子放在不同的小組,否則,教師每天都會因為一些小事給他們斷官司,這樣,就失去了合作的意義。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萬事開頭難,教師千萬要重視最開始的組員分工,只有最合理地搭配,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
長時間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了,小組合作學習一定要有實效性,否則,就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最開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我走進了誤區。為了合作而合作,想合作就合作。現在看,當時的我就是流于形式。感覺是為完成任務而在合作。覺得在一節課中如果沒有孩子們合作學習是不合格的。記得教學《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絞盡腦汁,在哪應進行合作學習。經過思考,我把淘氣和媽媽擺三角形的那一部分進行了合作學習。領導聽完課后,給我提出了意見:誰都知道,用小棒擺三角形,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擺不相連的2個三角形時要六根小棒,這個問題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太簡單了,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浪費時間。聽了領導的話,我陷入了沉思,一下子醒悟過來:對呀,孩子們不需要討論就能明白的問題,為什么非要去討論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經驗的積累,我漸漸地走出了這個誤區。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首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桌椅的擺放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教室夠大,班級學生少時,可以把同組的學生的桌椅擺放在一起,學生面對面坐著,每組一塊黑板,有利于小組內的學生的交流。而班級學生多時,就不適合這樣擺放桌椅了,還應該按老一套方法擺放,但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前一桌的同學可以回過身子,和后面的同組同學進行討論研究,效果一樣明顯。桌椅擺放一定要靈活,不可固定于一種形式。其次,就是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很多老師認為:孩子合作學習時沒有老師的什么事了。這種觀點是錯的。老師一定要及時深入到各組,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指導。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畢竟孩子們的思維有限,教師必要的引領是不可缺少的。最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深思熟慮,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避免盲目的合作,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實效性,失去了合作的意義,迷失了本性。
總之,數學課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者面前的問題。我們要經過不斷地摸索、實驗,找到最佳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學習興趣更濃厚,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小主人。